您的位置首页  美发护发

永琪美容美发价目表理发店公司简介范文

  20世纪50年代的北京,正处于大规模的建设中,服务业的落后和发展缓慢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安排和过问下,上海的“华新”、“紫罗兰”、“云裳”、“湘铭”四家理发名店集体迁到北京

永琪美容美发价目表理发店公司简介范文

  20世纪50年代的北京,正处于大规模的建设中,服务业的落后和发展缓慢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安排和过问下,上海的“华新”、“紫罗兰”、“云裳”、“湘铭”四家理发名店集体迁到北京。四家理发名店总共108人,一锅端到了北京,他们戏称是“一百单八将进京城”。现在四联美发的建店元老吴永亮师傅,就是那个时候迁来的北京,那一年吴永亮只有19岁。

  对于国人来讲,国庆节可是个大日子,庆祝祖国母亲生日的同时也可以跟亲朋好友一聚。既然要聚会,除了吃吃喝喝,打扮打扮自己也是必不可少的,国庆节怎么打扮?这还得从“头”说起。

  内联升的鞋,盛锡福的帽,瑞蚨祥的绸缎,同仁堂的药……声震京津的一家家老字号,分列在熙攘的王府井大街理发店公司简介范文。明年就将满一甲子的“四联美发”,侧身百年老店之间,正门是一张女士秀美的脸庞,加之一头飘逸的长发,背景以红、白、蓝、黑四条波浪,展示人们追求美、崇尚美的境界。国庆前夕,店内异常繁忙,当天的值班经理也要上岗给顾客洗头。

  1978年9月底,在人们准备迎接国庆节时,“”期间曾改名为“新风理发馆”的“四联理发馆”装修一新,在王府井金鱼胡同西口重新开业,开业那天,楼上楼下人挤人、人挨人,都在排队理发。这样的盛景,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四联理发馆”从上海迁来北京时就曾出现过。

  20世纪50年代的北京,正处于大规模的建设中,服务业的落后和发展缓慢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安排和过问下,上海的“华新”、“紫罗兰”、“云裳”、“湘铭”四家理发名店集体迁到北京。四家理发名店总共108人,一锅端到了北京,他们戏称是“一百单八将进京城”。现在四联美发的建店元老吴永亮师傅,就是那个时候迁来的北京,那一年吴永亮只有19岁。

  1956年7月27日,“四联理发馆”在王府井大街北口金鱼胡同33号正式挂牌营业。当时“四联”牌子上的字很长,“四联理发馆”五个字之下还有一行字,写着“华新、紫罗兰、云裳、湘铭四家联合”。北京人的发型如同这座城市,深厚、庄严,女士的烫发只有大花、小花的样子,过于呆板,上海是当时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地方,发型也遥遥领先北方,上海师傅带来的新潮发型,还能在烫发基础上刷出漂亮的大波浪,在服务态度上更加亲切、热情,一时间,京城爱美女性对“四联”是趋之若鹜。1956年8月4日刊登在《北京日报》上的10款四联发型成了不少北京女性追求的时尚风向标,去“四联”理发也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

  之所以说去“四联”理发成为身份的象征,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发型够时尚,“四联”的收费在当时也是不菲。吴永亮回忆,上世纪50年代,北京剪发都是4毛钱,“四联”却是8毛钱,换算一下永琪美容美发价目表,当时的8毛钱差不多要相当于现在的七八十块钱,烫发当时则要2块2毛钱,价格确实不菲。但即使如此,“四联”也照样宾客盈门,收入低的市民平时舍不得,过年前攒钱也要进“四联”享受一回。吴永亮说,那几年每到腊月就睡不了囫囵觉,他最忙的时候一天剪发130个,烫发40多个,月收入破百元,在当时绝对是高薪。

  1999年永琪美容美发价目表,“四联”重新建成三层楼精品店,就坐落在王府井大街188号,建筑面积536米,以崭新的面貌喜迎八方顾客。从那时候起,逢年过节在“四联”理发,然后去中国照相馆照相留念就是李老先生坚持至今的习惯。今年国庆节,李老先生要去加拿大看望儿子儿媳一家,这还是他头一回出国,所以赶着来“四联”把自己额前和鬓角的白发染黑,“从在金鱼胡同我就在那剪头发,那时候年轻,虽然赚的不多,但是没有家庭负担,每个月都要去两次‘四联’,一帮同事朋友都羡慕极了!现在年纪大了,头发稀了白了,染黑再烫起来点,显得人年轻还精神。”

  正当“四联”在北京城家喻户晓,每天被顾客挤破门的时候,“文化大”的序幕已悄然拉开,“四联”在这场浩劫当中首当其冲。1966年8月的一天,一群“”闯进了“四联”,用大字报将镜子全部给糊上,然后勒令“四联”不许烫发。不仅不许烫发,连卷发、包头都不成,甚至要求头发不许过肩。“四联”女部的生意就没了,女部的师傅们只好转到男部去理发。“四联理发馆”的名字也变成了符合当时时代特色的“新风理发馆”。直到1976年底,“四联”才可以“偷偷”恢复烫发。

  为什么要“偷偷”烫发?当时,“”虽然结束,但禁忌尚在,可文艺界要对外交流,总要讲究个形象,所以文艺界的人士凭单位介绍信可以到“四联”烫发。不过,烫发是烫发却仍然不允许做波浪,只能用小刷子给烫点花再给扎起来。吴永亮师傅说,他当时接待的第一个拿着介绍信来烫发的是电影演员田华,她要去日本出访,结果一张开给田华的介绍信,她带来了四个人。为了能烫发,文艺界当时兴起了“走后门”,三亲六故只要有在文艺院团的,都想办法来美上一回,因为当时“四联”只有一台电烫机,不托关系、走后门,根本排不上号。

  1978年9月底,“”产物“新风理发馆”宣告终结,修葺一新的“四联理发馆”重张营业。扩建后的“四联理发馆”使用面积720平方米,两层楼房,楼下是男部和洗衣间,二楼设女部。理发座椅从原来27把增到56把,增添修眉、纹脸、化妆和制作假发等服务项目,美容概念也就从这时开始登上了“四联”的舞台,最扎眼的当属四台电烫机。

  那时正值国庆前夕,“四联”恢复营业,这让不少老百姓都兴奋不已,8毛钱一次的价格也和当初一模一样。当时,有家国外电视台记者正好路过“四联”,瞅着人这么挤,以为出了什么事儿。凑过来一看,敢情是排队理发。这个外国记者看见排队等着烫发的队伍,眼睛都亮了。回去以后扛着摄像机就来了,上上下下一通拍。那会儿永琪美容美发价目表,国内电视机还没有普及,“四联”的师傅们也不知道这些外国人要干吗。后来,“四联”的师傅们才知道,敢情人家发现了新闻点——中国许可烫发了!这则新闻当时可以说世界轰动,连“四联”的价目表都登在一家日本媒体上。

  去年国庆前夕,“四联”接到了个特殊的询问电线岁的顾客张亮想要理个“国旗发型”,这个特殊的理发要求,被“四联”当做了给祖国65周年生日献礼,“四联”专门准备了适合这款发型修剪的新工具,由男宾部徐杰童师傅设计构思发型。徐杰童师傅是国家级高级技师,爱钻研、好琢磨,对个性发型有研究,技术功底水平扎实,还参与为国旗班设计“八一发型”的创意。他经过反复的推敲,并提前在教习发上进行了练习。9月30日一大早,张亮就来到了“四联”永琪美容美发价目表,经过徐杰童师傅近四个小时的精心修理,终于制作好“国旗发型”,张亮的后脑勺上出现了一大四小五颗红星,新发型让他很是满意。

  重大节日或是活动之前理发也是不少老北京市民的保留习惯。吴永亮师傅现在是唯一一位还在店里工作的元老,孙阿姨国庆节要出国旅行;李奶奶早已移居国外,专程从美国回来;肖大夫国庆节之后要录像演讲……每周三和周五吴师傅来店里上班,总有“老粉丝”排队到王府井四联美发店专门等他,李奶奶还特意强调,自己的头发除了吴师傅,别人都剪不得。

  改革开放后,“四联”率先恢复了烫发,也进入了发展的第二个。吴师傅作为出镜发型师,在央视做了期介绍新潮发型的节目,节目播出后可不得了,大批顾客涌向“四联”,指名要吴师傅帮她们做发型。“那时一天最少也要接待45名顾客,累得差点儿”,吴师傅感慨道。这些追随了几十年的“老粉丝”如今上楼都要颤颤巍巍,但只要吴师傅上班,他们依然风雨无阻。

  现在来“四联”理发的大部分是40岁以上的中年知识分子、企业管理者、离休老干部等对个人形象要求比较高的中老年群体。在吴师傅看来,尽管现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发廊、美容美发沙龙等很多,但能够针对中老年人群做好服务的却很少。一个吹风机、一把滚刷,不用烫染、也不用打发胶发蜡,靠着调节吹风的大小和温度,再加上手上滚刷的弧度和方向,就能让顾客头上出现时髦的波浪卷发。这吹出的大波浪可是“四联”的绝活,留住了众多老顾客。每天排队等在门前的老顾客中,一半左右都是为了等待这一手“洗剪吹”的老手艺。

  现在每个月,“四联”美发的员工代表都要聚集到一起,琢磨新发型。设计者不但要分解并讲解清楚每个动作,还要针对不同脸型、头型给出处理意见,并且都是用员工的头发真剪。此前一度风靡京城的横向编烫法,就是“四联”的师傅们琢磨出来的。“四联”还辟出专门的区域建立新概念工作室,专门针对年轻的消费群体,这也使得整体客流中30岁以下年轻消费群比重不断上升。

  “小上海”扎根成了“老北京”,除了老手艺、老服务理发店公司简介范文,“四联”也正在努力重新回到时尚的潮头。本版文/本报记者 董鑫 供图/北京四联美容美发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四联美发剪发价格
  • 编辑:胡晓静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