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小额信贷要放得准、管得好
来源标题:扶贫小额信贷要放得准、管得好
扶贫小额信贷要放得准、管得好
记者 郭子源
政策介绍 今年5月,中国银保监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扶贫小额信贷管理的通知》,提出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即一手抓精准投放,能贷尽贷;一手抓规范完善管理,防范化解风险。
如何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是脱贫攻坚的重要课题。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赵北乡红山村村民孙晓兴就是这样一位“造血不足”的贫困户。孙晓兴家中4口人全部务农,仅能满足温饱。
在灵丘县,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各有差别。与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需要救济性帮扶不同,孙晓兴这样的贫困户更需要的是生产性帮扶和资本性帮扶。对此,在脱贫攻坚战中,银行业进一步规范、完善“扶贫小额信贷”,巧用金融支持与产业发展的统筹力量。
“了解到孙晓兴的实际情况后,灵丘支行为他发放了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期限2年,基准利率,免抵押免担保。”中国工商银行大同分行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该分行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6720万元,扶持贫困户1344户。
“我随后买了5头牛,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养殖,现在已经卖出去4头,增收2.4万元。”孙晓兴说。
据经济日报记者了解,除个体的生产性帮扶外,山西省银行业还聚焦“一村一品一主体”,支持畜牧、食用菌、干鲜果、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目前,5633个贫困村已建立了产业扶贫“五有”机制,即贫困户有项目、有劳动技能,村有产业、有带动企业、有合作社,其中,483家农民扶贫专业合作社已使用扶贫小额信贷资金12.08亿元,带动7万余贫困户增收。
由于借款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在额度、利率、担保方式、风险补偿机制等方面均有特殊性,因此,如何“放得准”“管得好”又“收得回”便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此,今年5月,中国银保监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扶贫小额信贷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即一手抓精准投放,能贷尽贷;一手抓规范完善管理,防范化解风险。
根据《通知》,扶贫小额信贷的政策要点是“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支持对象除了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也包含已脱贫的贫困户,借款人年龄上限可放宽到65周岁。
“山西省今年计划实现17个贫困县摘帽,其中包含10个深度贫困县。”山西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说,《通知》印发后,该局联合省扶贫办召开了全省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专题推进会议,立足精准发放、源头防险、作风建设,提出了系列落实举措。具体来看,一是“放得准”,精准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防止冒名贷款;二是“管得好”,在资金帮扶的同时,及时了解贫困户生产需求,前移风险管理关口,建立到期、逾期贷款台账,密切跟进到期还款情况。
此外,山西银保监局还进一步完善风险分担机制。一方面,用好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和风险补偿,一旦发生逾期,银行和风险补偿金按3∶7的比例承担信贷损失;另一方面,执行差异化监管政策和尽职免责要求,对银行机构扶贫小额信贷不良率高出自身各项贷款不良率年度目标3个百分点(含)以内的,不作为监管评级和银行内部考核评价的扣分因素。
据统计,今年前10个月,山西银行业已累计在10个深度贫困县投放扶贫小额信贷6.95亿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1.45万户;截至10月末,扶贫小额信贷结余4.4万户19.37亿元,较年初增长33.59%。
- 标签:
- 编辑:杨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