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肌肤问题  黑头

宋代眉山人活得多潇洒?三苏祠考古公众开放日给出答案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2-0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宋代眉山人活得有多潇洒?12月6日,眉山三苏祠考古公众开放日活动现场,给出了答案。

  “本次出土的500件文物,大多来自排水渠,可能是宋人无意间扔掉的。品种很多,恰能真实反映当时的生活。”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刘志岩介绍,通过这些文物,看到了风雅闲适的宋人生活状态:有插花的瓷瓶、有喝茶的整套器具、有类似现代高尔夫的陶珠……

  出土文物500余件 部分与三苏同年代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宣教部负责人介绍,今年在三苏祠式苏轩开展展厅改造施工前,委托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拟建设区域进行教研勘探,发现有明清至宋代的文化遗存。因此决定暂时停工,展开考古发掘。

  刘志岩介绍,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今年9月5日正式对该遗址展开考古发掘,11月29日发掘正式结束,历时86天。这次发掘出土各类可修复文物总计500余件,发现各类遗迹现象59处,包括灰坑50个,灰沟9条。其中时代可以判定为宋代的灰坑有24个,灰沟7条。

  “从本次发掘情况来看,根据地层堆积和出土文物,将遗址划分为现代至民国、明清和北宋三个时期。”刘志岩说,“第一层根据发掘情况和式苏轩的改建史,可以推断是民国至上世纪80年代留下的。第二层我们发掘出很多钱币,大多是明清时期的。第三层发掘出很多瓷器,以宋代为主。”

  三苏祠为“三苏”在眉州生活时的故居,在这一区域内发现的北宋遗存,是否就是当年“三苏”留下的呢?刘志岩表示,目前的考古发现,由于没有出土带文字的碑刻之类文物,尚不能证明式苏轩遗址与“三苏”直接有关。但地层中出土的不同时期铜钱为遗址年代的判定提供了直接证据。现场考古人员可以判定遗址年代上限为北宋中晚期,而这个时期与“三苏”在眉州生活的年代大致相同。

  宋人生活很有趣 在院里打“高尔夫”

  苏轼在《和子由蚕市》中写到:忆昔与子皆童丱,年年废书走市观。市人争夸斗巧智,野人喑哑遭欺谩。说的是二月农闲时,纱縠行会举行“蚕市”,卖桑蚕用的器具,也有供人吃喝玩乐的东西。每到此时,苏轼也无心念书了,拉着弟弟溜出去玩。那时纱縠行是眉山最繁华的“商业街”。街上买卖人多,互相讨价还价,露出各种表情。兄弟二人看了觉得有趣。当然,其中也有奸商,花言巧语骗乡下人的钱,兄弟二人总是投去鄙薄的目光。

  苏轼的诗句,可见当时纱縠行的热闹。但因年代久远,关于纱縠行以及三苏祠周围的样貌,大多来源于诗词文献,缺乏实物证实。本次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陶器、瓷器、铜钱等常用物品,有力说明了三苏祠及纱縠行在宋代时的情况。

  “此次出土的文物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类陶瓷生活用具,包括碗、碟、盏、杯、罐、瓶等,它们都是宋代居民常用器具。能发现这么多生活用品,说明当时三苏祠一带至少是个‘居民区’。”刘志岩说。

  刘志岩还表示,出土文物中包含了宋代茶具,这与宋代眉州百姓爱喝茶的记载也能相互印证。

  值得注意的是,在遗址中发现有少量的石雕佛像和陶俑。这些佛像和陶俑数量不多,体积也不大,据现场考古人员推测,应为私人供奉之用。“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眉州城内,佛教信仰比较流行。”

  三苏祠工作人员还惊讶地发现,出土的陶珠,曾在三苏祠的古画中见过。“画里就是用杆来打这种陶珠,因为当时琉璃很贵,所以用陶珠,玩法类似于今天的高尔夫球。”

  首次发现宋代水渠 走向与今天变化不大

  三苏祠外的纱縠行老街,一直是商贾云集之地,纱縠行是缫丝之处和蚕桑行市。唐宋时期,这里因丝绸贸易而兴,富甲西蜀。

  而一位女性更让纱縠行声名远播。她便是苏轼的母亲程夫人。程夫人出身名门,嫁给苏洵后,一边在纱縠行经营丝绸生意,一边相夫教子。成就了“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千古佳话。

  刘志岩介绍,除了瓷器等文物,此次发现的第9号沟也非常特别。这条沟纵贯发掘区北部,沟两岸均有人工修筑痕迹,或用瓦片、石块垒砌,或用黄色黏土堆填。“我们推测这条沟是宋代眉州城的一条人工水渠。它与现在眉山的地下排水系统几乎平行,相隔不到1米,由此可见眉山部分排水系统的走向,从宋代至今变化不大。这也说明整个眉州城从宋至今,城市位置变化不大,这对研究眉山城市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想到现场一睹为快的小伙伴不要着急,据了解,式苏轩文物库房、展厅改造提升工程项目结束后,相关文物将和其他三苏祠文物一道亮相。届时,大家可以近距离接触这些文物,在东坡老宅,感受大宋荣光。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