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肌肤问题  痘痘

人力成本制约文化场馆夜间开放 破题需顶层设计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0-3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人力成本制约文化场馆夜间开放 破题需顶层设计

  10月18日晚上,中国科技馆“科学之夜”活动的收官之夜迎来了21846人次的参展者。“多媒体表演秀”的舞台下人头攒动,众多白天无法参观中国科技馆的观众,在当天夜晚着实过了一把瘾。

  据了解,“科学之夜”活动是中国科技馆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举办的大型品牌活动,同时也是新馆开馆十周年系列活动的重点活动之一。活动举办的时间是10月2日~7日,10月16日~10月18日。

  “妈妈你能听到我说话吗?”10月7日,四年级的小学生李子楠(化名)在中国科技馆二楼的互动展品“声聚焦”中和妈妈进行了一次“无线”通话。该展品展示了一对抛物面镜反射声音的原理,李子楠对其中一个抛物面镜的焦点轻声说话,该镜就把声音平行地反射到他妈妈靠近的抛物面镜,并在这里的焦点聚合起来,因此李子楠的妈妈就可以在他对面十几米远的地方听到他轻声说话的声音。

  当天晚上,在中国科技馆参观的民众体验了众多像“声聚焦”的互动展品,还在中国科技馆门口广场区看到了“天和”空间站核心舱展示——继中国(珠海)航展之后,这是“天和”空间站核心舱首次在北京展示。

  中国科技馆展览教育中心副主任、“科学之夜”活动负责人叶菲菲表示,“天和”空间站核心舱是空间站的主控舱段,主要对空间站的飞行姿态、动力性、载人环境进行控制,分为对接仓和生活控制仓。展示就是让公众直观地了解航天员工作、实验及睡眠区域,真切地感受航天员工作及生活环境,同时也激发青少年的航天梦想。

  李子楠的妈妈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国庆假期期间因为工作原因,她没法陪孩子出来玩,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幸好中国科技馆晚上开馆,可以让孩子在晚上接受科学氛围的熏陶。

  开放夜场顺应民众之需

  中国科技馆的“科学之夜”活动共吸引了67692人次参观。叶菲菲表示,今年选择在国庆开放夜场,一方面是为了献礼国庆节;另一方面也是顺应民众的呼声。通常,中国科技馆下午5点就闭馆,有的观众觉得有些早,希望可以像其他博物馆一样也提供夜间参观时段的选择。

  今年7月,《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印发,要求培育“夜京城”商圈。在蓝色港湾、世贸天阶、奥林匹克公园等区域,打造首批“夜京城”商圈,形成“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的夜间经济消费氛围,提升夜经济消费品质,辐射热点地区消费者。

  中国科技馆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园区内,是融合发展的夜间经济的重点区域。叶菲菲表示,此次开放夜场,也是为了响应政府对夜间经济的倡导。“科学之夜”“主题灯光秀”环节是为了夜场活动特别加入的内容。灯光秀结合了四川自贡花灯的传统制作工艺和现代科技互动展示形式,致敬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展示了我国重大科技成果。

  在谈及今后的发展规划时,叶菲菲表示,因为北京的冬天来得早,也来得快,民众冬季的夜间外出活动需求会降低,所以今后打算在春季和秋季尝试多开放一些夜场活动,将广场展示和展厅展览结合起来,而不只是单纯地开放展厅。

  旅游业有良好的夜间经济基础

  据了解,今年的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结束后,各省的彩车便停进奥林匹克公园进行展览。叶菲菲介绍说,国庆假期期间,每天基本上有40万人次的观众来到园区里,中国科技馆白天基本上有两万多人次的参观量,为了保证安全,每晚两个小时“科学之夜”其实没有做太多宣传。

  2017年3月28日,中国科技馆被原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推选为“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高舜礼表示,旅游业其实从20多年前就开始做夜间经济了,这是由旅游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基本上就是解决“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问题,所以有一些经验可以总结。

  高舜礼分析说,从旅游业的角度看夜间经济,主要包括两部分:夜店、夜市等社会范畴的业态和夜游河湖、旅游演艺等旅游业态。对于社会性产品来说,旅游业可以为夜店、夜市等提供客流量,但具体的配置等问题需要政府推动;而对于旅游行业内部的业态产品来说,也有一定的规律,不可以盲目经营。

  发展夜经济需要顶层设计

  叶菲菲告诉记者,目前制约中国科技馆持续开放夜场的一个主要瓶颈是人力资源调配问题。在中国科技馆白天没有限流之前,像国庆节假日期间一天曾达到5万人次的参观量,“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所以白天一天下来,工作人员已经非常累了,晚上再开放夜场活动,不太现实。”

  今年7月10日起,中国科技馆开始试行场馆限流措施,每天接待游客的上限是3万人次。叶菲菲解释说:“这样做也是为了削峰填谷,可以匀出更多人力服务夜场活动。像目前短期开放夜场的情况,有一部分工作人员白天和晚上都要工作。”

  高舜礼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不是企业而是事业单位做夜场活动,必然会增加其工作人员和单位的负担,这样便可能缺乏长久持续做下去的内在动力。叶菲菲也表示,短期的夜场活动可以通过临时调配人员实现运行,但是如果要做长期的夜场活动,可能需要更多的顶层设计来扶持。

  高舜礼认为,夜间经济需要一个自发、缓慢的培育过程,最起码也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形成一定规模,不可一蹴而就;与此同时,还需要安全、卫生、交通等多部门协作安排;最后,夜间经济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繁荣的重要标准,需要整个社会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开放的态度。(记者 刘昶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