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提早“把脉”开好防汛“药方” 全力以赴确保安全度汛
目前,成都已进入主汛期,防汛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那么,今年成都防汛形势如何?成都做了哪些防汛准备?如何保障市民安全度汛?
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全市防汛减灾工作调度会上获悉,成都已提早“把脉”开好了防汛“药方”,将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这张防汛“药方”中,有提早部署、有专项行动、有应急预案、有抢险力量、有技术支撑,“药方”的疗效正逐步显现。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主持会议。
开好药方
关键“药”:提早部署
实现监测预警预报数据共享 扣实防汛减灾工作责任链
昨日,成都的暴雨让防汛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但对于相关市级部门而言,一年365天,防汛一直都是工作的热点。
市应急管理局先后三次牵头召开防汛工作会商会,规范“雨情水情工情险情灾情”监测预警、会商研判、信息发布、分级响应、指挥调度等工作流程,强化协同应对。同时,完成了水旱灾害、地震灾害等风险监测系统接入,实现监测预警预报数据共享。 依托应急部门视频系统、4G图传单兵系统、800M电台、4G布控球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汛期应急指挥调度,确保通信畅通。
据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年初开始,市水务局先后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19年水务系统防汛减灾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2019年水旱灾害防御汛前检查的通知》《关于集中开展2019年排水管网疏淘行动的通知》,同时,召开相关会议,全面安排部署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市水务局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原则,逐级细化分解防汛减灾工作目标,全面落实各级各类责任人,形成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岗位责任人相结合的防汛减灾工作责任体系,扣实防汛减灾工作责任链。指导督查各地制作山洪灾害危害区明白卡,公示水库相关责任人名单,强化社会监督。
关键“药”:专项行动
共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2377处 疏淘管网4800余公里
进入主汛期以后,随着集中强降雨天气过程的出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入最关键时期。
记者了解到,6月中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地质灾害集中再排查工作,截至目前共排查全市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2377处,规模以小型为主,大、中型较少。
3月中旬以来,市水务局已对区(市)县防汛工作情况进行两轮检查抽查。此后,再次组织开展水利设施专项排查,累计派出排查队伍300余支共计1400余人,组织各地对水库、堤防、供水设施等水利工程进行专项排查,已排查水库水电站240余座,堤防800余公里,涵闸250余座,供水管网3000余公里,未发现安全隐患。6月中、下旬,在主城区范围内再次开展排水管网疏淘专项行动。
截至目前,全市水务系统累计排查整改防汛隐患1000余处,疏淘管网4800余公里,疏淘江河、沟渠2300余公里。
关键“药”:应急预案
启动16个市级专项应急预案编制修订 因地制宜制定避险转移措施
“为进一步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市应急管理局启动《成都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地震、防汛、防地质灾害、森林防火等16个市级专项应急预案编制修订,目前已初步编制完成10个专项预案。”市应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2015年防汛预案的基础上,市应急管理局先行出台2019年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暂行),保障新预案出台前汛期抢险救援工作的开展。同时,市应急管理局还发布了《2019年汛期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报告》,并在每月将防汛减灾作为城市安全风险预警的重点内容予以发布,推动各级落实防范措施。
“市水务局坚持从实情出发、从实战出发,科学编制各级各类应急预案。”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水务局完成了《成都市水务局防汛应急预案》和江河、水库、应急供水、在建涉水工程、城镇防涝等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定。
此外,市水务局指导督促各地扎实做好江河水库、山洪易发区、江河险工险段、在建水利工程等重点区域(部位)防汛应急预案修编,因地制宜制定避险转移措施,将转移、安置、抢险、救助等各项防御措施有机结合起来,确保预案的实效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关键“药”:抢险力量
开展防汛抢险“双盲”应急演练 全市储备防汛物资价值4.521亿元
记者了解到, 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应急演练的通知》以来,各区(市)县共开展应急演练30场次,出动8400余人次、960余台(套)装备,其中,涉水溃坝、城市内涝、山洪及地灾防御的应急演练20场次。市应急管理局和市水务局还联合开展了防汛抢险“双盲”应急演练,检验防汛重点区域应急准备情况。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防灾综合演练、点位避险转移演练4180场次,参演人员达5.2万人。
不仅如此,依托消防救援支队,市应急管理局组建了37支防汛抗洪突击队,配备舟艇149艘,冲锋舟操作手229名,潜水员48人。同时,按照队伍属地和技能专长,遴选出36支专、兼职救援队伍,分别在成都市东、西、南、北、中五个片区实行每日24小时备战执勤。
据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5月9日,市水务局组织开展2019年水旱灾害防御应急演练;5月13日至18日,组织完成2019年度冲锋舟操作手培训,复训、新训冲锋舟操作手60余名。同时,市水务局积极指导区(市)县抓好防汛物资储备和应急队伍培训演练。
据统计,全市储备防汛物资价值4.521亿元,可调度应急救援队伍共计2691支、5.5万余人。
关键“药”:技术支撑
构建水旱灾害防御专家智囊库 开发建设“应急一张图”信息系统
强化技术支撑,构建首席专家+技术人才的水旱灾害防御专家智囊库是市水务局今年防汛工作中的创新举措。
“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沱江三皇庙、岷江都江堰等重要断面预测预警。”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水务局在重要天气过程中,依托各级河长加强江河重要节点巡查。组建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月会商、周研判、日分析、过程加密”的联动会商机制和应急供水、洪涝灾害调度机制。入汛以来,已召开3次月会商会议,开展9次周研判,撰写值班报告70余份,发送工作短信2.4万余条,提前部署防范应对工作,有效降低了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影响。
同时,市应急管理局开发建设“应急一张图”信息系统,先行完成山洪灾害、洪涝灾害、地震和地质灾害“应急一张图”编制,将“一图式”展现1407个山洪危险区位置、82个历史洪涝灾害影响区域、9条地震断裂带位置、2331个地质灾害点位分布等基础信息,以及救援队伍、装备、物资、专家、避难场所等1万余个点位信息,自动规划救援疏散的线路,为突发险情快速、高效救援提供强力技术支撑。
此外,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多次组织专家、专业人员在我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196个乡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270场,受训人员达2.2万人。
对症下药
对各区(市)县开展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综合督导
“我们将组建防汛抗旱和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库,研究制定市应急委工作规则及其办公室工作细则,规范应急指挥处置程序、权限、方式和流程,构建抢险救援‘扁平化’组织指挥模式。”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7月15日之前,将会同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组成9个工作组,对各区(市)县开展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综合督导,重点督查各级防汛责任、重点区域和部位防范措施、应急救援准备,以及5月下旬防汛减灾专项调研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也将进一步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协同,完善市、区(市)县两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机制,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健全“人防”和“技防”互为补充的监测网络,加快推进自动化专业检测项目建设进度,及早发挥监测效益。
市水务局下一步将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活动,及早发现处置度汛安全隐患;加大督导工作力度,督促各级职能部门履职尽责,推动防汛减灾工作措施落实见效;强化应急抢险准备工作,加大防汛物资储备力度,持续开展应急演练,重点防控区域提前将抢险物资和设施预置到位;严格防汛值守,加强会商研判和监测预警,强化过程应对,坚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机制,一旦出现危险征兆,及时处置,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本报记者 胡清 曹
- 标签:
- 编辑:杨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