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耗材集采的下一个目标:人工晶体、人工关节、起搏器……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记者蒋红瑜) “现在,人工晶体、人工关节、补片、起搏器和吻合器等多种高值耗材应该已经进入医保部门的视野。”3月26日,在由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主办的2021年政策年会上,北京大学医学部卫生政策与技术评估中心研究员陶立波博士如是表示。他认为,医用耗材品种多、差异大,能否广泛进行集采不确定性大。但上述高值耗材标准化强,品牌差异较小,市场竞争充分,因而很有可能成为医用耗材集采的下一个目标。
陶立波对比了4+7药品集采机制与冠脉支架集采机制的特点。他指出,此次冠脉支架集采主要针对指定材质和涂层药物的支架,没有细化分组;选择的是市场上主流销售的支架品种,而小众产品被排除在外。这造成了新产品、小众产品缺乏机会,难以逆袭的局面。此外,在价格竞争中,最终选取报价最低的前10位产品,中标产品的市场份额继续保留,未中标产品的市场份额由中标产品瓜分,具体产品将由医院自定。
“大众对中标产品质量和临床替代性是否强存在疑虑。其实,集采机制对这些问题是有所考虑的,如选择的品种经过仔细认证,有风险将不被放行;药品集采以一致性评价为依托,支架产品是市场的主流品种;药监部门对中标产品的生产、运输、存储进行严格监管;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将对相关品牌密切关注等。”陶立波介绍。
陶立波表示,我国医药集采工作目前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内在机制改变了医药产业供给侧的运营模式,也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从而形成新供给曲线和新供需平稳的可能。集采的价格机制、管理方法等获得了多方认可,成果明显。药品集采顺利推进,医用耗材集采也慢慢走向前台,但其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社会各界需要理解政策的方向和医保部门的努力,共同推动我国医药商业新模式的建立和发展。
- 标签:熊浩
- 编辑:杨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