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时尚女人

资本助力本土企业布局人工耳蜗市场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3-0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世界卫生组织在当地时间3月2日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显示,听力损失影响全球超过15亿人,其中4.3亿人听力较好的耳朵有中度或以上程度的听力损失。


  近年来,病毒感染、先天性结构畸形、药物引发副作用、老年功能衰退等问题让越来越多的人深陷“无声的痛苦”,并且听力损失人数在逐年增加。《世界听力报告》预计到2050年,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将会产生听力问题,近25亿人将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其中至少7亿人将需要康复服务。


  一旦发生听力损失,尽早发现和早期干预是康复的关键。《世界听力报告》指出,目前的医疗手段可以治愈大多数耳病,扭转相关听力损失。若听力损失严重至不可逆转,则可提供康复服务,其中人工耳蜗康复是目前治疗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的方法之一。


  人工耳蜗研发上市难度大


  人工耳蜗(cochlearimplant,CI)是一种电子设备,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力神经,来恢复、提高及重建轻度到重度失聪患者的听觉功能。据数据统计,人工耳蜗康复先后为数十万例患者重建了听觉功能。


  据了解,人工耳蜗在产品研发技术上跨越了芯片、电源、材料、信号处理等学科,包含着极为复杂的电子线路、语言处理器、植入电极和语言数字编码器等元件。


  人工耳蜗作为人造器官,对材料的生物兼容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在我国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植入体)和第二类医疗器械(声音处理器),需要经历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分成人和儿童)等环节才能获得上市许可。简言之,人工耳蜗从研发到上市规模销售的时间以及投资成本堪比新药。


  外企垄断全球90%以上市场份额


  目前,人工耳蜗康复有非常大的市场规模。在全球市场上,市场研究和咨询公司MRFR最新报告显示,到2023年,全球人工耳蜗产业规模将达到32.04亿美元。根据产业发展报告公开数据统计,目前我国人工耳蜗市场超过70亿元,未来将会以百亿的趋势增长(见图)。



  虽然我国人工耳蜗市场规模逐年增长,但本土人工耳蜗企业市场占有率却不到10%。这是因为目前多数国内人工耳蜗企业不仅受限于人才引进难、资金筹集少等困局,也面临着人工耳蜗极高的研发技术和资本壁垒,在多方因素影响下致使国内人工耳蜗企业发展缓慢。


  正是由于人工耳蜗技术和资本限制,目前,国内外人工耳蜗市场主要由澳大利亚的科利耳、美国的AdvancedBionics以及奥地利的MED-EL三大人工耳蜗龙头企业垄断,其市场份额超过90%。其中,科利耳是成立最早,也是市场份额最大的人工耳蜗设备生产企业,其全球份额高达55%。


  本土企业加速市场布局


  即使本土企业面领着技术以及国外企业垄断的双重压力,但依然有不少本土A股企业进行人工耳蜗康复市场布局。早在2009年,海南海药已经控股力声特来开拓人工耳蜗产品。除海南海药外,康芝药业也于2015年开始对人工耳蜗行业进行布局,其参与北京恒卓科技增资扩股,以投前估值2亿元投资3750万元,取得北京恒卓科技增资后15%的股权。


  近年来,资本开始对国内人工耳蜗企业进行加持,其中,诺尔康在最近的一次战略融资期间引进了高瓴创投和超弦基金作为公司新股东,加大人工耳蜗产品技术的研发投资。这也将加快国内人工耳蜗企业在本土市场的布局,加速进口替代。


  未来5-10年或许是人工耳蜗技术大发展的时代,本土人工耳蜗康复企业应抓住势头红利,提高核心技术的创新力度,争取早日实现弯道超车。(众成医械供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