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伏贴的误区,“正解”在此
近年来,每到三伏天,“三伏贴”的热度就随之升温,不少人甚至从网上购买,自己在家贴敷。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王乐荣提醒大家,三伏贴的确是冬病夏治的一种简单、方便、价廉、效优的中医外治法,但是要理性看待三伏贴,认清误区,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误区一:三伏贴包治百病
正解:三伏贴并不适合所有人。
王乐荣表示,三伏贴确有增强免疫力、调节体内环境的功效,但任何一种疗法都有其局限性,并不能包治百病,三伏贴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方法,其病种是围绕“温阳散寒”来进行,适用于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天高发的疾病,辨证为虚寒型的病症。
对于湿热体质、阴虚内热易烦躁的人都不适合贴。因为三伏贴用药是热性药,上述体质的人贴敷可能等同于火上浇油;有过敏性湿疹、荨麻疹等皮肤问题的人也不适合贴,因为药物对皮肤有一定刺激作用;慢性病急性发作期,比如高血压控制不稳定,或者是感冒发烧,也不能贴。王乐荣建议,首次贴三伏贴之前最好到医院辨明体质,查看病情是否适合贴敷。
误区二:网上购买,自己贴敷
正解:网上购买,自己贴敷不可取,精准取穴和辨证用药是关键。
随着网络的普及,一些患者为图方便和省事,在网上或药店自己购买“三伏贴”在家贴敷。对此王乐荣强调,“三伏贴”的药物是根据患者身体体质状况调配的,且不同疾病贴敷的穴位也不同,仅凭生活常识和网上查询的“理论知识”不够严谨,治疗效果难免不理想,甚至会出现不良反应。此外,精准取穴也很关键,虽然网上有经络穴位图,但患者不是医生,照着图贴难免位置有出入,会影响疗效。
误区三:“冬病”仅靠“夏治”即可,平时可不治
正解:冬病夏治不能代替日常治疗保健。
很多人认为,冬天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只有在夏天治疗才能“除根”,其他时间治疗都无济于事。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区。有病不及时治,非要忍到三伏天治,只会延误病情,适得其反。“冬病夏治”确实有效,但不少“冬病”如果病情严重,还需及时治疗,盲目认为冬病非要夏治,只会得不偿失。
另外,冬病夏治并不能代替日常治疗,尤其是慢性病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要治养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比如少吃寒凉饮食,生活规律,睡眠充足,情绪乐观,适度锻炼等。
误区四:贴的穴位越多越好
正解:中医讲究治病求本,针对病因贴敷才是根本。
贴三伏贴的人群不乏多种疾病的患者,如同时有气管炎、鼻炎、关节炎等多种疾病,这类患者往往希望在各疾病治疗部位上都贴上药贴,有的患者甚至认为,贴的穴位越多越好。对此,王乐荣解释,中医治病求本,也就是要从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中探求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很多“冬病”的问题归根结底是阳虚,所以补益阳气是根本,只要能把握住补益阳气的主要穴位,就是抓到了病根。 况且国家对于三伏贴也是有相关标准的,通常每人每次贴敷6~8贴就可以了。
误区五: 贴敷时间越长越好
正解:贴敷时间太久皮肤容易起泡、溃烂。
不少人认为三伏贴贴敷时间越长,药物吸收越充分,效果越好,其实这是不对的,三伏贴并非贴的时间越长越好,贴得太久皮肤容易起泡、溃烂。具体的贴敷时间应该根据医嘱来进行,一般成人每次贴敷时间为2~4小时,小儿贴敷时间为0.5~2小时,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如自觉贴药处有瘙痒、灼热等明显不适感,即可自行取下。
误区六:把贴敷三伏贴注意事项当耳旁风
正解:注意事项很重要,种种禁忌都可能影响到贴敷效果。
贴三伏贴后,一般医生都会叮嘱患者一些注意事项。可是有些患者却当耳旁风,根本不注意。王乐荣表示,要保证药物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种种禁忌都可能影响到药效发挥,所以要严格遵循。
贴敷期间要注意,贴敷完6小时以后再用温水洗澡,治疗当天局部用清水冲洗即可,不宜用肥皂、沐浴液等;贴敷当日不宜游泳、不宜直吹风扇和空调;饮食以清淡为宜,忌烟、酒、生冷之品,忌食鱼虾等海产品及辛辣、羊肉等热性食物等;若贴敷后起泡,不要自行抓破,可到医院处理。(王碧辉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
- 标签:网易博客找朋友
- 编辑:杨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