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DR赋能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
1971年CT诞生后,出现了影像数字化的浪潮。1979年出现了飞点扫描的DR系统。1980年在RSNA北美放射学会的产品展览会上,DR展品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随后各国竞相开发DR系统及DR的探测器,推出了很多实用的DR设备。DR相比传统X线机具有影像更清晰、辐射量更低、检查速度更快等特点。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更是出现了动态DR,大大降低了漏诊误诊率。
国产化率最高的影像设备
DR的全称是数字X线摄影设备(DigitalRadiography),是采用X线探测器将X线影像转换成电信号,再转化为数字影像;也可通过X-TV或X线照片获得模拟影像,再转换成数字影像。DR主要由X线发生器、X线探测器、图像处理器和图像显示器等组成。由于行业发展成熟,相关数据显示,目前DR设备的国产化率已达80%,在影像设备众多细分领域中的国产化率是最高的。根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数据及行业估算,截至2017年,国内DR保有量约5.5万台。由于DR市场相对成熟,中国医疗机构配置X线机已有几十年历史,设备每年的更新需求以及DR设备普及带来的增量市场,目前中国DR市场每年销量已达15000~20000台。
动态DR,基层医院的得力助手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分级诊疗政策,建立以基层首诊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以期将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留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这对基层诊疗服务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常规静态DR已经不能满足多类病种的基层首诊需求。呼吸道疾病如小儿支气管炎,妇科疾病如盆腔炎、附件炎,消化道疾病如胃-食管反流,骨科如掌骨骨折等等,这些病种的诊断已经超出了常规静态DR的诊断范畴,但这些病种是政府政策规定必须要在基层首诊的。
多功能动态DR的出现为基层医疗机构的这一矛盾提供了解决方案。乡镇中心卫生院接待的病人需要诊断的类型比较广,有的要拍片、有的要造影。若是一级医院,由于地方受限制不可能买多个机器。随着大部分年轻人走向城市,乡镇卫生院接诊患者多为老人,而且在分级诊疗政策下,政府补贴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免费体检。由于老年性疾病的诊断难度大,在动态DR下检查能够有效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多功能动态DR配备的透视点片、造影、全身拼接等功能,可以满足乡镇卫生院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多类病种的诊断需求。可以说,基层医院的放射科采购一台动态DR,就激活了所有科室。相比常规静态DR,动态DR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基层诊疗能力,是突破传统基层医疗困局的新道路。
“假”动态DR是怎么回事?
2009年,著名的影像厂商岛津将以影像增强器为核心的胃肠机与成熟的平板DR相结合,制造出了第一台多功能动态DR,实现了可视化拍片。但是由于当时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外企技术垄断等原因,动态DR的价格比较昂贵,只有少数高端医院才采购得起。2016年,随着国产动态DR的大量上市,动态DR价格大幅度降低,开始大批量地进入基层医院。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动态DR“真假难辨”的问题。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的动态DR呢?
动态DR可以理解为一种不同角度观察器官运动的X光视频。常规的静态DR更多的显示的是器官的投影像,单一角度单一时间点很难发现细微病灶。而动态DR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时间来观察器官的运动,诊断准确率会大大提升。动态DR的多角度检查,其视觉效果上有点类似于CT。从功能上来说,动态DR是一款能够数字拍片、数字透视、数字造影的多功能DR。从技术上来说,动态DR是使用多功能动态数字化探测器成像的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从临床上来说,动态DR具有大幅面(17inch×17inch)高清拍片、大幅面(17inch×17inch)透视、视频实时保存回放、可视化造影、毫秒级点片等基础功能,以及断层融合、数字减影等延展性功能。只有同时满足功能、技术和临床三方面标准的动态DR,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动态DR。
动态DR大大提高了普通放射设备精准诊断的能力,为临床创造了价值。多功能动态DR将取代静态DR的背后解决的是常规静态DR影像易造成的漏诊和误诊的问题。动态DR趋势已成,一个新的DR时代已经来临。(作者单位:思宇医械观察)
- 标签:生化危机2重制版攻略
- 编辑:杨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