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时尚服饰流行搭配

人造肉、辣条入围 专家解读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热词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1-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孙燕明)1月3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19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上,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发布了2019年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热词”,权威专家进行了科学解读。

  热词一:《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2019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正式实施。

  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罗云波表示,该《条例》从制度上解决了一系列问题,既为食品企业减轻压力,又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规范食品安全检验信息发布,禁止发布不规范不准确的信息制造恐慌;重拳解决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问题,食品企业储存易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即视为违法。

  热词二:减盐、减油、减糖

  2019年7月,《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发布,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其中,实施合理膳食行动任务中,明确了减盐、减油、减糖的实施措施及目标,重点鼓励包括食品产业、企事业集体食堂、家庭在内的全社会参与。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表示,我国居民膳食存在高盐、高油、高糖的问题。 “三减”行动的目的是减少膳食中盐、油、糖的摄入量,也是合理膳食的一部分。食品工业和餐饮业应根据消费者健康需求,加快营养转型升级,主动采取措施控制食品中盐、油、糖含量。这需要增加科技投入,夯实科学基础,解决“三减”可能带来的产品风味变化、保质期缩短等问题,创新研发新食品,以科技来引领健康转型。此外,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存在的膳食营养问题不尽相同,营养科普教育要有针对性,体现差异化,营养干预精准化。

  热词三:人造肉

  近年来,植物蛋白肉产品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多家公司已开发出植物蛋白肉制品,国内外细胞培养肉的研发技术也快速提升。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守伟表示,人造肉是非自然生产、有类似肉品口感食品的代名词,通常分为植物蛋白肉和细胞培育肉两大类,具有极大的商业化潜力。

  他认为,应加大人造肉创新发展过程中的科技投入,解决尚存的科学技术问题;不断完善法规、标准,促进人造肉产业市场化发展;积极开展公众科普,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理性消费人造肉。

  热词四:辣条

  2019年,央视3.15晚会曝光辣条生产黑工厂,让整个辣条行业背上了垃圾食品的骂名。2019年12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调味面制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将推动与引领行业向营养与健康方向创新发展。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谭斌表示,辣条的出现使水分含量更高、更有咀嚼感的面筋类食品被消费者所喜爱,具有草根性、民族性及原创性,应予以适当扶持和引导。媒体此前曝光的少数不法商家无视生产规范与标准规定,既无安全、卫生的生产管理,还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理应处罚、取缔,但不能因此而否定整个行业。

  谭斌认为,此次发布的《公告》明确了辣条的定义、生产许可的分类,使行业发展从生产源头上走上了正轨。安全与健康是调味面制品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辣条行业已制定了“三减”目标,在现有基础上降盐30%、降油20%、降糖40%,加大产品设计、工艺革新、包装升级等诸多方面的提升,确保产品品质与安全性。

  热词五:益生菌

  2019年5月,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发布《益生菌的科学共识(2019年版)》,对益生菌行业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亚洲乳酸菌学会联盟副主席、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益生菌分会副理事长、浙江大学教授何国庆表示,益生菌的核心特征是足够数量、活菌状态和有益健康功能,健康功能应建立在临床试验评价和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

  他强调,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益生菌产品的安全性已得到权威机构认可。益生菌功效的发挥具有菌株和人群特异性,产业化应用需要科学验证。应不断完善益生菌及其产品的法规、标准体系,鼓励行业创新发展,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消费益生菌产品。

  热词六:自加热食品

  近两年,自加热食品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成为我国方便食品领域新的增长点,但市场火爆的背后也存在隐忧,操作时的安全隐患、相关标准缺失等问题亟待破解,自加热食品行业急需补齐短板。

  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副理事长、天津科技大学副校长路福平表示,在消费升级的带动下,以自热火锅为代表的自加热系列产品得到快速发展,满足了消费者在更多消费场景下对热食的迫切需求。目前,自加热技术有待提升,急需加大对自加热包安全性的研究和建立严谨的标准,确保自加热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他强调,如果在密闭环境下,众人同时食用大量自加热食品,或者自加热食品包装盒上面的通气孔被堵塞时,就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需要给予充分关注。

  热词七:特医食品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一些特殊症状病人的营养摄入问题。然而,2019年5月,一则《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潜入医院商店》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益生菌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任发政表示,固体饮料等普通食品未取得特医食品注册资质,却宣称且冒充特医食品、暗示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属于虚假宣传。

  任发政认为,近几年,特医食品的概念逐渐为人们所熟悉,未来特医食品有着广阔发展空间,但市场有待规范发展,需要正本清源,避免鱼目混珠。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特医食品具有特殊性,并非适用于任何人,且不同特殊人群的需求不同。应加强特医食品科普宣传,让消费者了解其特殊性,并遵医嘱食用。

  热词八:网红食品

  2019年,伴随网红食品成为消费新时尚,频发的各类问题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马冠生表示,网红食品备受热捧的背后,安全、标准、质量等问题仍是监管重点,企业亦应将发展重心转向产业链安全的建设。政府应完善监管机制,明确网售食品等非传统食品经营行为的各方责任和监管方式;网络平台和商家应遵守相关法律规定,提升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消费者应做到理性选购,购买时确认好产品的相关认证。

  热词九:食育

  2019年,我国食育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待形成科学共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表示,食育是传授食品科学知识、传播饮食文化、使公众养成健康饮食观念和行为的教育。它是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是综合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最终达到科学认知、合理膳食、品鉴知礼、传承文化的教育目的。

  他强调,食育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与规划,其中立法是根本。2005年,日本颁布了《食育基本法》,是世界上规定国民饮食行为的第一部法律。日本在政府主导下开展了全国范围的食育推进计划,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值得借鉴。

  热词十:食品真实性

  中国食品科技学会食品真实性与溯源分会理事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总师吴永宁表示,食品质量、食品安全和食品真实性是食品的三个属性,保障食品真实性可遏止“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乱象,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提振消费者信心和国际贸易声誉,推动食品工业转型升级。

  他认为,食品真实性有效检测手段急需发展,技术难题有待突破。目前,食品真实性,如种类、加工工艺、年份声称、产地声称、新鲜度、掺兑物检测等还没有形成标准。我国应进一步完善食品监管法律法规的顶层设计,加快食品真实性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攻克食品真实性技术难点和监管难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