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步伐加快 带动能力增强
2019年,为加速推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我省乡村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具体体现在乡村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新型经营主体作用不断显现,乡村产业项目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氛围日益浓厚。
在乡村产业发展上,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7300万亩,建设高标农田350万亩,实施保护性耕作1000万亩,粮食总产连续6年超700亿斤。推进畜牧业规模养殖和全产业链开发,挖掘园艺特产、渔业特色效益。发挥加工业“接一连三”作用,形成粮食、畜禽、特产三大产业格局,加工企业发展到6512户,培育国家龙头企业54户、省级576户,年均建设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105个,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总体保持平稳。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园区化发展,创建抚松人参等3个国家特优区,通化蓝莓等10个省级特优区,认定市县特优区89个,培育国家级抚松万良人参市场,升级扶余三井杂粮等区域产地市场。推进品牌建设。2019年,围绕特优区培育打造区域公用品牌22个,重点培育了集安人参、查干湖淡水有机鱼等10个区域公用品牌。成功举办深圳推介活动、长春农博会、“全国百户农业企业进吉林”活动、东北地区贫困县市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吉林省第三届优质特色农产品(浙江)展销宣传周”活动,做大做强了“吉字号”农产品品牌。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休闲农业营收增速10%以上,2019年预计突破100亿元。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建立淘宝、京东吉林馆,创建吉林大米、东北黑猪、延边黄牛、长白山人参等品牌。
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不断创新。重点培育5种产业融合模式,德翔牧业等利用种养殖生态链,实现绿色循环发展,发展种养循环型模式;宇丰米业等以传统农业为基础,催生观光、体验、休闲、康养等农业新功能,发展功能拓展型模式;厚德食品立足加工,将产业链前延后伸,建设生产基地和仓储物流、营销中心,发展产业链延伸型模式;“洮之宝”等依托“互联网+”农业,提升价值链,重构供应链,发展高新技术渗透型模式;通化、双阳等地依托新型主体建设大园区大项目,发展整体推进型模式。5种典型模式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了实现路径。
新型经营主体作用不断显现。认定家庭农场2.68万个,经营土地501.1万亩。组织100名青年农场主赴国外培训,组织2000名新型经营主体赴省外培训,组织3万名职业农民省内集中培训,组织100万名农民开展冬春培训,为我省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蓄积力量。开展合作社示范创建活动。全省注册农民合作社89388个,成员105.1万人,出资1784.6亿元,共评定国家、省级、市级、县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0户、667户、1226户、2189户。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新评选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6户,新认定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7户,省级龙头企业辐射种植业基地3450万亩,基地畜禽养殖量3.2亿头(只),带动农民增收62亿元。通过创新发展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构建融合发展利益连接机制。
乡村产业项目带动能力不断增强。近2年来,累计争取涉农资金96亿元,重点实施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绿色循环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休闲农业、人参产业发展等三产融合项目,创建国家级产业园2个、省级23个,建设产业强镇15个,充分发挥项目对三产融合的带动作用。投资9000万元,在哈拉海镇、英额布镇、营城子镇等9个镇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打造一批多主体参与、多业态培育、多要素聚集的农业产业强镇;投资5718万元,在农安县、汪清县、通化县3个县实施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打造一批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样板;整合资金在20个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试验区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项目,统筹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主食加工发展,推进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加工发展。
在此基础上,建立乡村产业发展联盟,搭建要素互联互通平台;遴选46名专家建立乡村产业专家库,为产业融合提供咨询;建设“互联网+休闲农业”平台,开展休闲农业精品路线和景点推介活动;开展农村双创大巡讲、大赛活动,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服务平台。重点依托公主岭市、永吉县等6个国家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福源馆、中之杰等13户国家级主食加工示范企业,13个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17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20个中国美丽乡村,国信现代农业等国家双创基地,双阳区等4个国家农村双创典型县,引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组织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和双创导师、专家学者,组成讲师团深入全省4个片区开展大巡讲活动,营造双创氛围;成功举办第三届吉林省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培育了一批农村“创客”,选拔了一批创意项目,展示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激发创业创新激情,弘扬创业创新精神。
张力军
- 标签:
- 编辑:杨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