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部上映创新高 今年真的能称得上是"批片大年"吗?
新京报制图/许骁 数据来源:猫眼电影专业版(注:2019年数据至截稿前)
今年中国电影市场上映的批片达到86部,这个数字比去年多出9部,而在《千与千寻》《何以为家》《绿皮书》的高票房加持下,今年数量激增,类型繁多的批片市场也摆脱了去年的“低迷”。虽然说今年批片票房总量43亿元依旧略逊色于2017年的57亿元,但是相较于前几年,今年无论是从影片的质量还是类型的丰富性来说都相对出彩,经过2017年“批片大热”到去年的冷静洗牌后,一些院线经理和票房专家认为批片市场未来会向着更加成熟理性的方向发展,批片的加入,无疑丰富了电影市场多样性,扩大市场容量,但对引进批片的公司来说,保持冷静,建立准确可靠的选片质量标准和市场认知,才有可能在未来的批片市场获得更好成绩。
1 数据看理性
2013年,国内上映的批片共收获19.3亿元票房,同比增长90%,2013年至2015年连续三年均有5部批片票房过亿,2016年、2017年迎来了批片大爆发,数量与质量上都令人振奋,不仅屡次刷新批片在豆瓣的高分纪录,在票房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2017年分别上映的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票房12.96亿)、美国影片《生化危机6:终章》(票房11.12亿)更以破十亿票房的威势成为叫好叫座的批片代表。今年,目前共有86部批片在内地上映,至截稿时,共创造了42.9亿的票房,比起去年77部批片产出30亿来说已经多出了12.9亿,同比增长30%,其中共有14部破亿,创造了新的“批片破亿最多”的纪录。
高质量小众片比以往受宠
今年的批片市场无论是在票房或是质量方面相较于去年都有增长,无论是年初的奥斯卡大赢家《绿皮书》,还是主打情怀的重映版《千与千寻》,或者是连续8天上座率超过了《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的口碑佳作《何以为家》,加上数码修复后复映的《海上钢琴师》,今年的一些批片在质量上、热度上、知名度上都有所突破。“适应中国市场的海外片依旧需要有高质量且独特的特点,国内观众对于海外电影的要求其实更加苛刻,能够具备高票房潜质的一定要与观众有所共情,并且质量过硬。”从事多年院线工作的院线经理李玉霖说:“今年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高质量的小众片更被市场重视,他们尽管没有国内观众熟悉的大明星加持,也没有大IP的金钟罩,但凭借过硬的质量,同时填补了国产片和分账片的类型缺失,所以更受观众的青睐。”
今年批片市场走向“冷静”
2017年的批片票房榜上,《摔跤吧!爸爸》一举拿下12.9亿票房,第二名《生化危机:终章》的11亿票房也超出2016年票房冠军近一倍(2016年冠军是《惊天魔盗团2》6.3亿票房),两部票房十亿级的批片刺激了市场。2018年批片数量持续爆发,但去年的批片表现成绩并不理想,不再产出票房过十亿的批片。今年的情况依旧相似,虽然有14部电影破亿,但是并未出现票房十亿级别批片,获得冠军的是宫崎骏的《千与千寻》(4.8亿元),专家认为这并不代表批片销售情况不好了,而是批片市场逐渐变得理性稳健了,曾经靠着不知名的小众类型片进市场赌爆款的心态也越来越少。票房分析师罗天文认为,批片难出爆款的原因是很多观众对这类电影已经习以为常,再加上今年多部国产电影表现强势,批片依旧面临着票房的天花板,扎堆上映需要更大的档期支持,现阶段要出现一部10亿级的批片确实很难。
2 片种看趋势
一直以来,不管是分账片还是批片,充斥在内地影市中的引进片都是以美国电影为主的,从语种角度来说,主流的自然是英语片,其次才是日本、印度、俄罗斯、法国,再次才是其他小语种电影。情况在今年有了更大的改变,日本批片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印度片持续降温,来自黎巴嫩、墨西哥、马来西亚、瑞士等国的电影也走入中国银幕,中国批片市场出现了更多国家的电影作品:比如《何以为家》是黎巴嫩的影片,《海市蜃楼》则来自西班牙,《绝杀慕尼黑》来自俄罗斯、《狂暴凶狮》来自荷兰、《友情以上》来自泰国等。
日本影片:动漫依旧是主角
相较于以往美国批片扎堆现象,今年日本批片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一共有24部日本电影在国内上映,仅是今年前5个月就上映了16部日本电影,与去年日本批片数目持平。动画IP剧场版依旧是日本批片中的大头,今年引入宫崎骏作品掀起一阵情怀风,《千与千寻》以4.8亿票房成为今年批片单片票房冠军,并且今年票房前十批片中有四部都来自于日本的动画电影。
整体票房上来看,日本动画IP的票房表现力参差不齐,观众耳熟能详的《哆啦A梦》《柯南》《海贼王》等系列已经培养出了一个相当稳固的观众群,对引进公司来说也已成了一笔固定的收益,但除了这些少数成功IP之外,其他日本动画电影的票房不算理想;另外,日本真人电影在中国一直不景气(《小偷家族》以9600万的成绩创下日本真人电影中国市场的纪录),始终难以破亿,《祈祷落幕时》是今年票房最佳的日本真人电影,也仅获得6700万票房。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日本电影在国内上映时间非常“滞后”,很多观众都已经通过各种网络途径提前看过影片,其实很影响上座率。
印度影片:反传统类型异军突起
以今年4月上映《调音师》为始,12月上映的《金色荣耀》为终,2019年共计8部印度批片出现在中国的大银幕,与去年印度批片数量持平。今年和去年均未能重现2017年印度批片创下的辉煌,票房最高的是4月份因为口碑爆棚发酵的《调音师》(3.2亿,位列今年批片票房榜第四),除了这一部电影,其他印度批片均无缘前十,破亿的也只有在《调音师》之后上映的《一个母亲的复仇》,其他影片都表现比较惨淡,中规中矩千万或是几百万,这个月上映的《金色荣耀》目前竟然只得到了65万票房。
虽然这两年印度电影数目减少,票房降温,但今年的印度电影在类型上有了新的突破。《嗝嗝老师》《摔跤吧!爸爸》《厕所英雄》等之前引进的代表批片都为印度电影贴上了“教育类型”的标签,中国观众对于印度式教育和印度歌舞也形成了最鲜明的预判。而今年的这些印度影片在题材和类型上都发生了变化,《调音师》主打悬疑推理,一度票房碾压好莱坞分账大片《雷霆沙赞!》;《一个母亲的复仇》则带有犯罪、悬疑等类型元素,《无所不能》也主打犯罪剧情,这些电影几乎没有了印度电影中的惯性歌舞和鸡汤说教,一定程度上让中国观众大开眼界,看到了新印度类型片的独特魅力。
美片也要靠口碑,欧洲制造小惊喜
以前占有数量优势的美国批片地位下降,从去年的28部减少为今年的17部,据记者了解,今年在批片方面的审查比以往更为严格,好在依旧有一些经典佳作,例如倚仗着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创剧本三项大奖光环的《绿皮书》,根据引进时机的优势拿下今年批片票房榜亚军,4.7亿元的成绩也一举创下了奥斯卡获奖影片在内地影市的票房新高,年末上映的高口碑之作《利刃出鞘》也凭借1.9亿的票房拿下批片票房第八名。
观众明显感受到今年批片市场规模在扩张,从地理范围来看,今年欧洲国家输出的批片数量显著增多,尤其涌现出瑞士、乌克兰、爱尔兰、卢森堡等国家的身影。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地的批片数也在攀升,例如黎巴嫩影片《何以为家》成为今年批片阵容中的一大黑马,德国电影《海蒂和爷爷》在每天排片不足3%的情况下一路逆袭也收获了2000多万票房,这些国家优质批片的表现,让国内的批片买家们开始将目光投向小国别影片市场。票房分析师吕晴告诉记者,西班牙和法国的悬疑和动作类型批片在中国还有更多的市场潜力,网络时代很多国家的电影文化得到了更广阔和更快速的交融,明年很有可能会让国内观众看到更多其他国家的作品。
3 未来看质量
观众成熟是好事
与北美分账片“强势出品,各种高大上”的出身不同,批片以“多国别、多题材、多样式”的丰富性著称,特别是买定离手,海外片商不参与分账的买断性一直在经受市场考验。从类型上来看,批片能够弥补分账片的一些留白。今年能明显感觉到批片类型题材也在逐渐变化,除了上文提到的印度批片的类型转化,全年的批片依旧以剧情片和动画片为主导,其中犯罪、惊悚、悬疑题材也成了市场新宠,另外,纪录片和传记题材的批片也有出现,尽管数量较少,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徒手攀岩》获得了3600万票房,前不久上映的音乐纪录片《坂本龙一:终曲》虽然在艺联专线放映,票房成绩不佳,但豆瓣8.8高分也是对这类型片的一种肯定。
电影市场专家蒋勇称,从宏观层面来看,电影局调控的终极目的是在保证中国电影市场份额领先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加文化多样性。随着国产电影票房的增长,批片市场相应也就获得了更多的指标;另一方面,资本涌入,批片市场增加了不少新玩家,他们在海外拿了不少风格迥异、类型不同的片子,报审的片子也大为增加。“虽然很多批片是反映了国外的生活,但观众仍然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东西,比如《何以为家》的原生家庭的问题,这个也是他们看这个片子的时候找到的最大共鸣,观众能够和电影发生情感碰撞,这类电影才有可能产生黑马效应。”他表示,批片靠类型取胜也依赖于观众的成熟,普通观众开始喜欢和接纳各民族国家各类型风格的电影,而且在市场上也直接反映出了非常良性的数据——《调音师》拿下了3.2亿的票房,比同期上映的进口分账大片《雷霆沙赞》(2.9亿)还要高。
4 片方切记勿投机
某些物美价廉的批片的利润率会远超一些大制作,行业内甚至有这样一个说法,“和院线电影相比,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批片,因为风险可控,成本不需要太高,最关键是还可以看到成片。批片就是用网大的投资,博一个院线电影的票房。”从2016年开始,这个默契被逐渐打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狂飙猛进,批片市场与之共沉浮,无数买家涌入跑马圈地,在资本泡沫被挤掉之后,批片市场也开始面对三大挑战。第一,意识到国外片方开始提高版权价格,并希望提高分成;第二,国内上映配额指标有限,且不一定能排到好的档期;第三,批片全过程必须在一年内完成,逾期则按放弃上映处理;最后,大量批片被引进后,观众的品鉴力随之提升,对影片质量本身的要求越来越高。
很多人从批片数量和票房上得出了今年是“批片大年”的结论,但票房分析师罗天文表示,其实不用盲目对数字下结论,批片市场确实变大了,但竞争环境也在同样变化。“近两年入场的批片玩家大部分还是铩羽而归,你可以看看今年有多少人买了片,买了多少部,上映了多少,赚钱的有多少,批片市场在去年消沉后,对批片买手的从业经验和判断能力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买方不能将批片当做投机生意,而是要在对市场有充足了解的情况下,选择质量上乘的作品,这样才能实现资金流的良性运转。”
【小链接】
何为批片?批发的影片
批片是国内电影市场上一种特殊的进口影片类型,是指国内片商以固定的价格把影片的放映权从国外片商处买断,而国外片商不参与中国票房分成的电影。批片质量参差不齐,国内的影视公司为保证稳定的票房收益,常常会一次性“打包购买”多部影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影片版权的“批发”,俗称“批片”。(采写/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 标签:
- 编辑:杨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