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美容心得美容秘籍

探寻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2-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12月12日至14日,2019中国城市论坛“中国城市发展70年及浙江高质量城镇化之路”在宁波召开,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共谋我国城市发展新未来。

  70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未来,我国城镇化将进入减速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群将是我国城镇化推进的主体形态。工业化和城镇化仍然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基本动力,我国还有较大的城镇化发展空间。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是下一阶段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思路。

  城镇化宛如中国整体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中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标志。70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自党的十八大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后,城市发展进入以人为本、规模和质量并重的新阶段。适时归纳70年来城市建设的历史进程、总结基本特征与经验、剖析新趋势新问题,对于更好推进新时代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建设意义重大。12月12日至14日,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宁波半边山投资有限公司于宁波共同主办了2019中国城市论坛“中国城市发展70年及浙江高质量城镇化之路”,在论坛上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共谋我国城市发展新未来。

  制度创新是我国城市发展取得成就的重要动力

  当前,我国已从以乡村为主体的农业社会跨越至以城市为主体的工业社会,发展成就巨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认为,中国城市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形成的制度红利,而制度红利释放的原动力又来自工业化的拉动与改革开放的放大效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原部长李善同研究员同样认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来源于制度及政府行为,这一驱动因素带来了宏观层面的经济增长、中观层面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微观层面的劳动力等要素流动,从不同层面为城镇化推进提供了支撑条件。

  我国城市发展未来

  仍存隐忧

  潘家华认为,在进入城市主体社会以后,根据制度红利的释放速率与效应,我国城市发展在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后,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的红利空间日渐减少。

  此外,城镇化中前期所积累的大量问题和矛盾可能集中暴露。李善同认为,我国城市化中前期所积累的矛盾在城市化的中后期将表现得更加尖锐。在社会融合方面,城市内部的二元矛盾尚未解决;在城市建设方面,尽管中国城市没有形成大面积的贫民窟,但有1亿多人还生活在棚户区;在资源环境方面,土地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在财政金融方面,过度依赖土地出让和土地抵押的城市建设融资模式已不可持续,所隐藏的地方债务风险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最大的隐忧。

  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教授则从城市绿色发展的角度剖析了我国城市发展存在三大矛盾,即经济持续增长与环境污染严峻、环境容量有限之间的矛盾,经济总量扩张与资源有限供给、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之间的矛盾,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态需求与政府不尽理想的优质生态供给之间的矛盾,这三个矛盾将贯穿于我国城镇化的全过程。

  城镇化将进入减速、绿色和高质量发展阶段

  未来,我国城镇化将进入减速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群将是我国城镇化推进的主体形态。

  城镇化推进速度放缓是客观规律。李善同通过多种方法对我国未来城镇化水平的预测结果显示,21世纪中叶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5%至85%,中国还有20年的城市化推进空间,但提升速度有所放缓。

  绿色发展是未来城镇化的必然趋势。沈满洪认为,城市绿色发展将进入高低层次需要并存阶段。基础性需要是指满足生态环境安全需要,属于“浅绿色”发展层面,高层次需要是指满足生态环境审美需要、维护生态环境权益需要,属于“深绿色”发展层面。当前中国城市建设正处于“浅绿色”发展与“深绿色”发展并举的阶段,并将转向“深绿色”发展的高级阶段。

  城市群是未来城镇化推进的主体形态。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单菁菁认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格局,符合城镇化一般规律,符合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本特征。李善同认为,城市群成为非均衡发展、实现效率优先的主要空间载体,城市群的形成也是城镇化发展步入成熟阶段的重要特征。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秦尊文表示,推进城镇化需要充分发挥大城市在引领城市群发展中的作用,未来将形成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以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的新模式。

  高质量发展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李善同认为,未来我国城市发展必须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方向转型,提高发展质量将成为必然趋势。高质量发展需要让城市居民能够在城市里享受到现代化的公共基础设施、环境和服务,拥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空间环境、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推进发展范式转变,走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

  工业化和城镇化仍然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基本动力,中国还有较大的城镇化发展空间。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是下一阶段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思路。

  在生态文明范式下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张永生研究员认为,既有城镇化模式建立在工业文明范式之下,是传统工业化的产物,这种模式要求城市规模增大和要素集聚。传统工业化模式不可持续,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发展范式这个根本问题上着手,切实推动生态文明范式下的发展模式转变。

  深刻把握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认为,应从数(数量)、形(布局与形态)、理(发展理念)三个关键词出发,深刻把握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城市的发展有赖于产业的繁荣,绿色发展不是不发展,而是要在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约束下发展,实现产业绿色化和生态保护产业化。李善同认为应积极完善标准体系助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以反映不同城镇化阶段的不同特征。

  加快构建城市经济学“三大体系”。在学术层面探索规律性的、学理性的知识体系,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城市经济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张永生认为,生态文明范式下的城市建设需要转变研究范式、建立新的理论体系,现有经济学基本建立在传统工业时代,工业文明主导下的经济学范式具有很多局限,亟待进行理论重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秘书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前会长晋保平肯定了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在推动中国城镇化发展中作出的贡献,他认为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作为国家一级学会和全国性、开放性学术平台,应当担负起建设中国城市经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任。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执行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