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2-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天安门、华表、长江、黄河;“神州锦绣”四个大字周围绣有56个民族纵情歌舞的场景;角上绣着四朵石榴花……日前,一幅名为“神州锦绣”的70米巨幅彝绣长卷在云南省楚雄州亮相。

  这一巨幅彝绣于今年2月在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开针,此后由近千名绣娘历时半年多完成。收针那天,主创者之一的樊志勇长长舒了一口气。

  彝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樊志勇的记忆深处,家乡的彝族女子只要一闲下来,就坐在一起刺绣,为自己和孩子做衣服。彝家女从3岁起就有一套属于自己年龄段的服装,五六岁的时候就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刺绣针法、配色、画花样等技艺,到了十几岁就要自己缝制和刺绣衣服鞋子。一生中多则有几十套、少则有10多套彝族服装。“这份承载着上千年刺绣文化的服饰怎样才能走出去,让全世界的人共享它的美丽与魅力?”带着这种想法,樊志勇成为了大姚县“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07年大学毕业时,樊志勇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返乡创业。拥有丰富“练摊”经验的她决定从民族工艺品做起,像大多数同行一样收集本地绣娘制作的小饰品和绣片开店销售。然而刚开始的一两年,她店里的绣品几乎无人问津,80万元的投资砸进去泡泡都没有见。

  “你的东西一点用处都没有,我为什么要买?”困境中,好友的一句话点醒了樊志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