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种出“摇钱树”
有这么一位退休干部,没选择安享晚年,而是一头扎进沙漠,在深度贫困地区种枣扶贫。10年过去,沙漠里“长出”了红枣产业,深度贫困村摘掉了穷帽,他就是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获得者李鹏。
“和田人民真辛苦,一天要吃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沙漠与人的角逐,不仅关乎生态,更关系着饭碗。
2009年,退休后的李鹏到策勒县考察后,决定在这里种枣扶贫。种枣先得治沙。李鹏创办新疆沙漠枣业有限公司,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种防风林。为筹集启动资金,他拿出积蓄,变卖了在乌鲁木齐的住房,又从银行贷款,边投钱边干起来。
一年几十次沙尘暴,每次都是巨大的考验。“沙借风势,眼睛根本睁不开,有时连站都站不住,还要清理沙子保护幼苗。”李鹏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沙丘中拄着拐棍深一脚浅一脚、走一步退半步。有一次他胃病发作,连续呕吐,还整夜坚持给防风林浇水,造成胃黏膜严重脱落。
防风林终于将黄沙与村庄分隔开来,李鹏马上开始带着农民一起种枣。10年艰辛,2000多亩沙丘变成了绿洲,一棵棵枣树结出了甘甜的红枣。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呼李鹏是“沙漠种枣人”。
为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李鹏投资建了家红枣加工厂,可解决全县50%左右的红枣初加工,解决了300多人就业。
李鹏逐渐赢得了大家的尊敬,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还是一名厅级退休干部。不少人问:你为什么要跑到我们这里吃苦受累?他这样回答:“共产党员永不退休!发挥余热就是要去最艰苦、最急需改变贫困面貌的地方。”
除了沙漠枣业的老总,李鹏还有个身份——策勒县智慧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是阿日希村发展红枣产业的带头人。阿日希村是个深度贫困村,全村90%的农户都是贫困户。最初,李鹏提出要发展红枣产业时,很多村民都泼了冷水:我们祖祖辈辈在这里,倒上水都长不出庄稼,还能种枣?脑子进沙子了吧?后来,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跟着李鹏干。他们的回答很简单:“这个老汉确实是真心实意来帮我们的。”
村民们到李鹏的红枣基地打工,李鹏还把修剪施肥、害虫综合防治、保花保果等技术倾囊相授。不止如此,红枣基地修的路、渠、桥,一律与村民共用;1500车柴火、1万多车饲草无偿给村民使用。谁家有病人,李鹏主动联系医院治疗。2017年秋,村民牙克普江·艾山得了严重的肾衰竭,李鹏资助了15万元……
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了红枣产业的“甜头”,不少村民最初到基地打工,最后自己种枣当上了老板。10年间,阿日希村人均纯收入由2173元增加到去年的9369元。
李鹏今年已经68岁了,不少村民问他:现在村里脱贫了,你是不是要回去了?“和大家一起干到生命的最后一天。”站在枣林里,李鹏又开始新的谋划:进一步延长红枣加工产业链,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对接网络销售平台,让沙漠红枣走向全世界!
《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26日 13 版)
- 标签:
- 编辑:杨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