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频繁“被黑”折射行业标准化痛点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1-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一股被称为“新中式茶饮”的行业劲风一直作为热门话题搅动着市场,引起业内广泛关注和热议,不少相关部门也开始对现制现售奶茶的咖啡因、含奶量、含糖量等开展比较试验。继“咖啡因”事件后,近日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福建省消委会”)、福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福州市消委会”)联合发布现制现售奶茶比较试验结果。试验结果显示,现制奶茶存在公示奶茶成分表标识缺失、未进行消费警示性提醒、“无糖”标示误导消费者、产品健康意识薄弱等问题。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茶饮市场竞争逐渐进入深水区,产品的标准化管理和食安问题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茶饮品牌被曝光严重卫生问题屡见不鲜,这也显示出现制饮品的食安隐患。另外,目前对于新中式茶饮并没有出台相应的细化国标,这也是造成不同企业的产品咖啡因含量差异较大的原因。

  “奶茶”无奶?“无糖”含糖?

  继“一杯奶茶相当于七罐红牛的咖啡因总量”的珍珠奶茶比较试验结果登上了微博热搜后,关于奶茶中无奶的测评结果引起热议。近日,福建省消委会、福州市消委会对现制现售奶茶的蛋白质、脂肪、反式脂肪酸、总糖、果糖、咖啡因、茶多酚、山梨酸、苯甲酸、柠檬黄、日落黄等18个项目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现制奶茶存在公示奶茶成分表标识缺失、未进行消费警示性提醒、“无糖”标示误导消费者、产品健康意识薄弱等问题。

  其中,试验中的20个品牌40款奶茶中,蛋白质含量符合《GB/T 21733-2008茶饮料》标准的仅有奈雪の茶、喜茶、小确茶、木森茶、KOI 5个品牌,有29款样品的蛋白质含量低于0.5g/100g,不符合率为72.5%。其中,都可、快乐番薯两个品牌4款奶茶样品未能检出蛋白质含量。

  同时,根据相关标准,预包装食品中标称“无糖或不含糖”的,要求含糖量不高于0.5g/100g。试验对不加糖类20款奶茶进行检测,14款标称为“无糖”的样品,含糖量在1.1-5.8g/100g(以蔗糖计)之间,均不符合国家无糖标准规定。其中,小确茶、奈雪の茶、益禾堂制作的无糖奶茶糖含量均不符合国家无糖标志规定,甚至超过每日糖摄入建议量。对此,奈雪の茶表示,此次参与测评的产品糖分为原料本身所含,关于选择“不加糖”的选项指的是产品制作中不另外加糖。

  狂奔下的空白

  此前,深圳市光明区消费者委员会发布的珍珠奶茶比较试验结果登上了微博热搜,“米芝莲经典丝袜奶茶相当于七罐红牛的咖啡因总量”引发热议。不少主流消费者看到一杯奶茶的咖啡因含量相当于七罐红牛表示“震惊”,实际上,一罐红牛的咖啡因含量为20毫克,七罐的含量为140毫克,处于健康成人每日安全摄入量内。与此同时,除了饮品成分含量问题外,不少现制现售饮品的食安问题也频发。今年7月,茶饮品牌甘茶度后厨使用过期腐烂水果制作鲜榨果汁、甘茶度工作人员手抓垃圾、徒手切水果视频被曝光。

  而上述的测评结果和相关食安事件也反映了现制现售饮品一路狂奔,配套监管却没能跟上,系列问题也随之浮现。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出台针对现制现售饮品质量、含量管理的标准,行业的规范管理仍处于空白阶段。福州市消委会也表示,鉴于目前现制现售奶茶尚无国家标准,本次比较试验综合参考GB 2760-2014《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T 21733-2008《茶饮料》、《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等相关规定。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制现售饮品含量不同是新中式茶饮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一,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含量的国家标准,例如一些功能性饮料的咖啡因含量不得超过相应标准,而目前对于新中式茶饮等现制现售饮品并没有出台相应的国标,这也是造成不同企业的产品有关含量差异较大的原因。

  建议公示奶茶成分表

  类似于现制现售奶茶等饮品如今受到新生代消费者的青睐,由此也出现了排队一小时只为喝一杯奶茶、黄牛代购奶茶100元一杯等现象。然而在茶饮品牌不断角逐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野蛮生长”的问题,不少品牌在标准化、品质控制、规范化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福建省消委会也表示,建议现制奶茶经营者应公示奶茶成分表,在奶茶店铺和网络售卖页显要位置标注奶茶成分表或配方(因手工制作定量误差应标明),严格按配方制作,让消费者了解并监督。同时,完善警示性标识,在奶茶店铺和网络售卖页显要位置完善警示标识,根据糖、脂肪、咖啡因、茶多酚等含量对消费者饮用量进行提示,对儿童、老人、糖尿病患者作出警示,不另外加糖奶茶标识为“微糖”或“少糖”字样,防止“无糖”标示误导消费者等。

  朱丹蓬表示,近三年来,中国的餐饮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在其背后更多的是各种矛盾的重生,质量与速度、扩张与员工培训、产业的火爆与食品安全等矛盾已经成为中国餐饮行业的通病,也是严重制约整个中国餐饮行业进一步升级和创新的重要问题。建议饮品行业能够根据人体摄入相关成分对健康的影响设立相关的用量标准,同时也鼓励企业标注产品成分和用量,并对有争议的成分作出相关的警示和标注。另外,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与餐饮行业质量内控体系执行不到位有关,虽然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都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但是在管理监督、考核、处罚等方面存在太多纰漏。 对此,结合当前餐饮行业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现象,企业应在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方面进一步提升,加大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同时,国家要加大、加快、加重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罚力度。

  北京商报记者 郭诗卉 郭缤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