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山亭“贫智双扶”实现乡村振兴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让科技的种子扎根土壤,哺育其开花结果。”这是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生动描述,也是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科技助农,实现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
位于鲁南贫困山区的枣庄市山亭区,近年来紧紧抓住国家推行科技特派员这一有利时机,立足山区实际,有效整合资源,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探索科技特派员服务脱贫攻坚的有效载体,趟出了一条体制机制保障、科技人才下沉、农民实现增收的致富路。
点餐服务 “一户一策”
2016年,山亭区冯卯镇北山村贫困户闫业友,靠第一书记帮扶获得两只扶贫羊,却苦于缺乏技术,一年下来养殖效益总是上不去,于是他把相关需求报给村科技特派员。该村科技特派员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联系了区畜牧服务中心副主任、区级科技特派员赵恒亮,赵恒亮第二天就到他家中察看,现场讲解养殖生产管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到现在,闫业友的扶贫羊已发展到30余只的规模,一下子实现了脱贫。把点餐科技服务大“礼包”直接送给急需帮扶的贫困户,这是山亭区科技特派员精准帮扶的一项新举措,而闫业友正是其中接受帮扶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山亭区在科技服务过程中发现,普遍式的科技培训已经跟不上农村的需求,于是该区创新培训模式,积极推出“点餐式”服务模式,在对全区贫困户进行入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从事致富项目的不同,群众可以随意选择服务内容,并上报本村科技特派员,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在全区“五级”科技特派员队伍中点选最合适的科技特派员,进行针对性指导和面对面培训,真正实现了“点餐式”服务。截至11月初,全区已开办各类培训班 40余场次,培训农民 600 多人次,发放技术明白纸600份、科技书籍400余册,切实增强了科技扶贫的针对性,成效显著提升。
产业带动 “身先士卒”
为加强对贫困户的技术扶持力度,山亭区以项目为载体,通过科技特派员示范引导,技术培训,结对帮扶,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据山亭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积极鼓励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自办科技示范基地或联合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以点带面,带动周边群众依靠科技共同致富。同时,大力支持科技特派员通过技术入股、知识产权入股、领办创办企业等方式,与农民、企业等服务对象结成利益共同体,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针对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结构与创业需求,区里精心制定培训计划,邀请行业内知名专家,采取授课、讨论、观摩等多种方式,拓宽科技特派员创业思路,提升创业服务能力。
为激活科技特派员队伍,加强技术供需对接,该区在鲁南科技交易云平台的基础上,开设了山亭区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供需对接专用云平台,邀请知名企业、科技专家及全区科技特派员加入,实时发布基层服务需求和专家科技成果,促成有效对接,提升科技慧农匹配实效性。今年以来,线上共发布高校科技成果及专家信息112项,联系专家开展科技对接服务30余场次,通过技术供需平台解决问题60余个。
制度为“土秀才”护航
山亭区位于枣庄市东北部,共有省定贫困村104个。该区将科技特派员工作与科技创新、农业农村发展和精准扶贫紧密衔接。在省市下派科技特派员的基础上,积极动员全区科技力量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
“一方面,我们区广开科技特派员选认渠道,不拘一格选用各层次人才;另一方面,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严格选拔条件和标准。”山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据他透露,经过多年的培育和扶持,全区共选拔发展省、市、区、镇、村五级科级特派员110名,既有农业专家、高校科研人员,还有乡村土专家、田秀才和致富能手。围绕群众科技需求和科技特派员专业特长,对口各贫困村特色产业特点,实行“按需选派、双向选择”的原则,目前全区10个镇街104个省定贫困村实现了科技特派员全覆盖。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如何让科技特派员在下得去的同时又能蹲得住?
为切实解决区、镇、村科技特派员面临的自身工作及交通、误餐等难题,有效调动科技特派员积极性,免除后顾之忧,山亭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把科技特派员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建立由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科技部门具体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作配合,派出单位、接收单位共同管理的工作格局。着力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由区财政统筹资金保障区、镇、村三级科技特派员专项经费补贴(每人每年5000元)。全力扩展科技特派员支持渠道,科技、农业、扶贫等部门在项目与经费安排上,对科技特派员优先支持,引导扶持科技特派员在成果转化、精准脱贫中建功立业、发挥作用。
- 标签:
- 编辑:杨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