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就回报桑梓的“星光大道”
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气旺则乡村旺。如何才能让农民工“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近年来,我省不断完善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平台支撑、培训服务的体制机制,为广大有才华、有抱负的游子铺就了返乡创业之路、回报桑梓的“星光大道”。
标杆引领 带富乡亲
随着政府政策扶持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农民工良好创业平台的搭建,越来越多的外地务工人员正伴着日益高涨的“返乡热”,在新农村建设的“希望田野”上,实现并成就着他们美好的创业梦想。
舒兰市天德乡三梁村李老汉和老伴儿早早地起了床,锁好门,沿着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步行10分钟,来到吉林六合源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启了一天的劳作。
谈起现在的工作,李老汉满眼幸福地对记者说:“在家门口我们夫妻俩干一个月,偶尔加加班就能挣8000多元,一天还包三餐,这样的好事到哪里找。要不是李总把产业带到家乡来发展,我家还得过着紧巴巴的日子,更不要说修新房子了。”
李老汉口中的李总,叫李林森,从“农民工”到“企业家”,从“门外汉”到“土专家”再到创业能手、吉林好人、省脱贫攻坚先锋、优秀村书记、舒兰市人大代表……多年来他一直做一件事:带领乡亲们干事创业,脱贫致富。如今的他,已然是农民的“主心骨”。
2003年,李林森从北京回到老家,带领乡亲们陆续搞起了生猪养殖、有机肥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并带头成立了舒兰市三稻粱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
从选品种、找技术、跑市场,到如今带农户、搞培训、促融合……李林森以养殖、种植及食品加工产业,帮助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当年,没有村集体收入且欠有外债的三梁村,现如今变成了固定资产150万元、年收入20万元、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典型村。
近年,我省涌现出许多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秀典型,长春市双阳区奢岭镇发展草莓种植的带头人李佰军,创办桦甸市南楼山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纪红艳,长岭县发展蚯蚓养殖的张凤林等,都成了乡村产业振兴的“领头雁”。
截至目前,全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累计达到9.54万人,占农民工总数的4.4%,直接带动40余万人就业。
惠农政策 助推发展
近年来,我省积极出台返乡创业优惠政策,降低返乡创业门槛,鼓励、吸引外地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变“打工潮”为“创业潮”。
为了加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支持,省政府将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任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省政府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将农民工返乡创业列入年度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建立季调度、半年督查和年终考核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态势,在政策层面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兴业。
完善的服务是保障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有力支撑。为此,我省持续强化省市县乡村五级创业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已覆盖全省96.5%的5926个基层创业服务平台,为返乡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创业培训、专家评析、创业孵化等服务。
“这种培训真是太好了,不仅给我们农民企业家提供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还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去路,让我干劲儿更足了。”听了全省农村创新创业大巡讲后,吉林省果木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佰军激动地对记者说。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组成的返乡创业专家服务队伍,已累计为3.82万名创业者提供现场指导,并通过选树典型、加强宣传、开展创业大赛等方式,不断激发农民工创业创新活力。
截至去年末,全省累计命名省级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基地149个,命名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24个,建立返乡创业联盟6个,建设市县两级基地252个,创办各类经济实体5.63万个,有效发挥了基地载体对返乡创业的拉动作用。
资金扶持 提供保障
部分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由于项目不准、谋划不够、资金不足,创业初期抵御风险的能力欠缺。
贷款难可以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针对此问题,省政府先后制定出台多个专项文件,从降低创业门槛、落实税费减免、拓展融资渠道等方面,为其提供政策支持。按照我省的贷款政策规定,个人最高可贷款20万元,合伙创业或组织起来共同创业最高可贷款200万元,企业最高可贷款400万元。目前,已累计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发放担保贷款达13.98亿元。
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为让农民远离“资金难”烦恼,省政府每年还会专门拿出2000万元资金,对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给予20万至80万元资金补助。同时,满足条件的初创企业一次性可获5000元补贴,带动2人以上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初创企业最高可获5万元补贴。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加大返乡创业工作推进力度,落实“吉人回乡”计划,深化返乡创业体制机制建设,发挥人社部门职能作用,围绕政策、资金、贷款、培训、服务等方面,进一步研究探索返乡创业新格局。
吉林日报记者 闫虹瑾
- 标签:
- 编辑:杨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