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新闻馆,天下记者家"——写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九十华诞之际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1-0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11月2日电(记者杨金志 仇逸 吴振东)2019年11月2日,国内历史最悠久的新闻院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迎来90周年华诞。“复旦新闻馆,天下记者家”,脍炙人口的十个字,激起多少新闻工作者心底的温暖和自豪。

从1929年到2019年,伴随着中国近百年新闻事业的历程,见证着国家民族砥砺前行的轨迹,复旦新闻的精神始终薪火相传;好学力行,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复旦新闻的底色愈发醒目鲜艳;部校共建、积极创新融合发展,复旦新闻的明天更加生机勃勃。

记者摇篮,中国新闻教育从这里发源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东西方文化交汇融通,新闻业蓬勃生长,涌现出《申报》《新闻报》等有影响力的大报。与新闻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正规新闻教育极其缺乏。

1929年,复旦大学新闻学系正式成立,同年发布的《复旦大学新闻学系简章》鲜明地提出了办系宗旨。这里,成为中国新闻教育当之无愧的发源地。

简章拟定者、新闻学系首任系主任谢六逸提出“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与研究并重”的具体方针。规定新闻学系学制四年,学生须修满161个学分,所修读课程计45门以上,分基础知识、专门知识、辅助知识、写作技巧和实习与考察五大类。这一课程体系迅速得到社会认可,成为国内各大学新闻学系的办学准绳。

在风云激荡的时局中,抱有家国情怀的新闻人齐心同力,编织起“记者的摇篮”。

不仅在教学上领先,复旦新闻学系在创建不久即实现了科研的发展。教授们往往一门课程教完,一本教材或论著也随即出版,本土新闻学研究由此迅速取得进步。1930年,新闻学研究室建立,开创了国内高校新闻学系科设立新闻学研究室的先河。

“当时筹办新闻系的谢六逸、陈望道等人,都以振兴国家和民族为己任,放眼世界,把当时全球最高水平的新闻学理论与实践引入复旦新闻学系。这使得我们的新闻教育从一开始就和世界接近,与高水平接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简史》主要编著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黄瑚说。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90年来,无论是在抗战炮火中竖起“好学力行”大旗,把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作为新闻教育精髓,还是探索出社会主义中国新闻教育自主道路;无论是作为国内高校第一家新闻学院,还是首创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机制,复旦新闻始终立于潮头,领风气之先。

“主编第一套新闻学教材,发表第一篇传播学研究论文,出版第一本传播学专著,成为首家新闻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高晓虹清楚记得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多个“第一”。“90年来,很多成果和做法形成了复旦模式,使复旦成为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先行者。”她说。

好学力行, 始终站在新闻实践的前沿

1943年,艰苦卓绝的抗战期间,辗转重庆的复旦校舍里,几十名新闻系师生正聚在一起讨论系训。讨论热烈,陈望道不响,举手表决前,这位《共产党宣言》的首译者、语言学家、时任新闻学系主任郑重其事地说出4个字——“好学力行”。

1945年4月,由陈望道发起、社会募捐筹建的复旦大学新闻馆落成。新闻馆特别挂了两幅字,馆内是系训“好学力行”,门口则是一副对联:“复旦新闻馆,天下记者家”。

“行”代表着实践,“天下”包含着对时代、对国家与人民的关切。这所知名新闻学府的精神内核由此有了更具体的指向。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米博华说,正是在“好学力行”系训指引下,在学院教师率先垂范下,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把课堂搬到祖国广袤大地上,加深对国情、社情、民情的直接认知。

数十年坚持理论与实践紧紧结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李良荣最看重的,是自己在理论研究中强烈的实践志趣。“你必须站在实践的最前沿,回应业界的困惑,如果不能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理论毫无用处。”他说。

1981年,复旦大学新闻学系4名本科生给当时国内颇有名气的100位记者寄去了特别设计的调查问卷,又在上海登门拜访了多位新闻界人士。忙活了几个月,他们拿出了51000字的调查报告《记者成才之路初探》。时任系主任的王中读后,认为此文质量很高,特批以这篇调查报告作为4人的毕业论文。

2016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发起组建“记录中国”实践团队,旨在“以新闻人的专业实践服务国家大战略,记录时代大发展”。几年来,学子们用脚步丈量中国,写下众多反映中国变迁故事的详实报道。据了解,“记录中国”实践团队4年来已组织6次集中报道实践,发布新闻专题报道50余篇、融媒体报道8篇、稿件及记者手记等总计30多万字。

“正是无数奋斗的个体,成就了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正是需要青春的艰苦奋斗,才会有祖国‘两个一百年’梦想的实现。”这是复旦大学2018级博士研究生赵敏的“行走”感受。

使命在肩,培育卓越人才再创辉煌

11月2日,复旦新闻传播教育90周年主题活动在复旦大学举行,上千名系友纷至沓来,他们或白发苍苍,或风华正茂,师生们欢聚、合影、谈心,共同为母系庆祝生日。

活动现场,90岁高龄的新闻学系校友代表蓝聚萍表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既是自己的求知之地,又是工作奉献之所,将一生坚守复旦新闻人的理想、骄傲与使命。“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时代,你们更要扛起新的使命。”他对新闻学子们嘱咐道。

一老一少,薪火相传。新闻学院学生代表、2017级博士研究生范佳秋说,要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励志笃学、求真务实。“在新闻学院求学的近十年里,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方法和视野,更收获了深沉的专业涵养、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当日,筹备近一年的新闻学院文献展揭幕。展览展出了多件学院老教授手稿原稿、新闻学子手绘报纸,不少系友看到当年自己和同学的作品,激动万分。参观者纷纷表示,透过展览,看到了传媒事业的变迁,更看到了社会的进步。现场还特别设置了“留声”录音室,给参观校友提供留下珍贵口述史的空间。

还是这一天,新闻学国家级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正式揭牌。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说:“全球传播把视野定位在全世界,全媒体把突破口定在跨界跨学科,国家教材把育人核心内容抓住了,这些核心要素加上复旦新闻的传统优势、红色基因,构筑起了一套组合拳,给大家留下了无限期待。”他表示,两个机构的挂牌,也标志着新闻学院在一流学科建设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近年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打造系列“金课”,狠抓专业实践;围绕“三全育人”,狠抓师德师风、院风学风建设,成为复旦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排头兵;在上海市委宣传部支持下建设的复旦大学上海新媒体实验中心,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实验场景。

来校出席活动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希望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不仅在新闻传播建设和“新文科”建设中永当领跑者,也在“全能型、国际化、会讲故事”的卓越新闻人才培养中永当领跑者。

“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更是重整行装、再创辉煌的新起点。”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表示,复旦大学将为党和国家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新贡献,谱写建设世界一流新闻传播学科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