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跟踪拍摄 “零零后”这样长大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9-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纪录电影《零零后》海报

  9月3日起,一部历经12年跟踪拍摄,真实呈现出两个2001年出生、个性鲜明的孩子成长影像的纪录片——《零零后》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以下简称“全国艺联”)专线上映。这部由300多小时的影像剪辑成的90分钟纪录片,用真实、丰富的细节记录了中国“00后”从幼儿到青年的成长经历,绘制出一幅中国教育的真实画卷。在该片导演、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看来:“这是用12年写给年轻父母的一封家书。”而对于电影市场以及习惯观看商业大片的观众来说,这部带有强烈的导演个人印记的纪录片略显“特殊”。

  这部纪录电影的前身,是2017年在央视播出的5集电视纪录片《零零后》。片中记录了7个孩子的成长故事,播出后反响热烈。导演张同道刻意藏起了“孩子王”池亦洋和“小公主”柔柔——两个个性最鲜明、戏剧化程度最高的主人公,专门制作了这部电影版《零零后》。

  电影用细节、故事结合外部环境讲述,清晰刻画出时间和不同的教育方式如何给两个特别的孩子从身体到内心带来成长与蜕变。谈及为什么要拍“00后”的故事时,张同道说:“他们是这代人的珍贵样本。”他表示,本想记录一些年龄相仿孩子的人生轨迹,却在拍摄过程中发现了“00后”的共同特质。“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代人的DNA。”张同道认为,“00后”无疑带着全球化的时代烙印。

  于是,这场漫长的记录从最初源于他对自己孩子的好奇,发展成对于一代人成长的追寻。张同道表示,《零零后》是他送给中国家长的一面镜子,希望让每一位年轻父母从中看到自己以及孩子们未来的模样。

  “我作为一名‘00后’,对这个词有着爱憎交织的情感,从学习、成长到叛逆、收敛,我们的思想在不断发展充盈。‘00后’经历了其他年代没有的时代碰撞,这让我们有着不同的快乐,也留下了难忘的苦楚。”一位观看过这部纪录片的“00后”观众说。

  纪录片天然具有记录当下社会、时代的脉搏的功能,《零零后》同样在追求记录生命、反思成长与教育方式这样的社会价值。最初这部纪录片的主创团队并没有确定也不知道受众群体会是谁,然而放映后发现,最热心的观众是作为家长的妈妈们。“影片在很多城市进行放映,令人感触最深的,一是中国家长可能是全世界最爱孩子的家长,二是很多家长不知道用怎样的方式爱孩子。”这让影片主创感慨颇深,“如果家长与孩子看完这部电影,能够使家庭更和谐、孩子成长更健康,我们12年的努力就没有白费。”这成为主创对这部作品最大的期待。

  “纪录片就是以生命记录生命。我们记录了孩子的成长,光阴雕刻着我们的容颜。拍摄这部影片时,我不仅是导演,也是父亲。从2006年夏天第一次拍摄起,一些参与拍摄的编导陆续结婚生子,做了父母,《零零后》已是三代人的集合——‘60后’带着‘70后’‘80后’‘90后’拍摄‘00后’。我们是中国电影的‘愚公帮’。”张同道在导演手记中这样写道。

  中央新影集团副总经理赵捷认为,纪录片具有观察新时代的价值。一部好的纪录片,不仅可以观察到最宏观的时代变化,还可以发现最微妙的时代细节,从而呈现事件背后潜藏的多种可能,进而为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关注时代和时代中的人,让更多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当下,中国纪录片品牌尚在建构的过程中,以可控的拍摄时间和成本讲述符合市场审美需求的故事,是目前大部分纪录片创作机构认可的一种主流模式。作为票房带动力略显“弱势”的纪录电影,很多主创希望能够以收获商业院线的上座率以及在社交平台上的口碑,来增强创作信心,然而目前的市场并没有为像《零零后》这样的“作者电影”提供更大的空间。“资金短缺是常有状态,融资渠道多元化但赚钱不易”是纪录片创作者普遍遇到的难题。

  记者发现,很多企业、机构参与了《零零后》的出品、发行,可以想见这样一部时间跨度如此之长的电影,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争取到投资的困难程度。张同道透露,影片得到了600万元的投资,这个数额在纪录片制作领域并不算多。他坦言,这类作品目前的市场前景并不乐观。然而,张同道并不愿意过多谈及主创团队在拍摄期间经历的艰难、挣扎和坚持,在他看来,这部电影的诞生简单源于“忍不住要继续拍摄下去,因为我们非常好奇他们会长成什么样子”。

  在业界看来,国产纪录片的生存以及发展壮大,工业化、市场化道路是一条必经之路。但与此同时,多样化类型纪录片的存在也是市场成熟的样貌之一。纪录片在市场化方面,尽管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但目前也开始出现更多的放映机构尝试拓展纪录片的传播空间,不断推动纪录片从文化影响力向市场拉动力蔓延。

  此次,《零零后》背后有全国艺联助力专线放映,大象点映这一影院点映社交平台也参与其中。记者注意到,这部纪录片的出品方还有哔哩哔哩网站的身影。可以看到,网络也在逐渐成为纪录片发展的新途径。诚如业界所分析的:传播创造观众。随着中国纪录片传播生态的建立,纪录片与公众之间良性关系的形成才有可能。(记者 于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