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流量明星的数据泡沫,为何一戳就破?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7-2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流量明星的数据泡沫,为何一戳就破?

昨天上午,一篇《周杰伦中老年粉VS蔡徐坤铁军:激战16小时终于登顶!》,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事情的起因,是前几天豆瓣出现了一个名为“周杰伦微博数据那么差,为什么演唱会门票还难买啊?”的帖子。帖子引发热议,一些周杰伦的粉丝半玩闹半认真地开始给周杰伦做数据。几天时间,周杰伦就被顶到了“微博超话”排行榜第一,“顶级流量”蔡徐坤在微博的霸榜地位轻松就被取代了。

周杰伦糊了吗?与现在顶着“流量”光环的小鲜肉们相比,他真的糊到不行,甚至连“微博超话”排行榜前100名都没能进去。迷恋数据的“饭圈粉丝”们,这次没能在微博上挺多久,多少有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的味道——不熟悉明星打榜的周杰伦粉丝们,很快得到了五月天、孙燕姿、陈奕迅等歌手的粉丝们助力打榜,甚至导演、律师、作家等各行各业的网友也来添把火。

如果不是这次周杰伦被质疑数据差,这些自嘲为“夕阳红粉丝团”的周杰伦歌迷们大多还坚守着古老的追星方式——偶像出新专辑了就买,能抢到演唱会的票就去听,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周杰伦又不是流量明星,为什么要做数据啊?而“周杰伦数据差”发帖者提出的问题,代表了“流量时代”的“饭圈粉丝”们的典型逻辑——“控评”“打投”“反黑”“轮博”这些都是身为粉丝必须去为偶像做的。这些事情做好了,偶像的数据才好看,数据好看才能证明有流量,有流量才有商业价值,才能接到更好的资源,进而拥有更广泛的影响力。

当前流量明星和实力艺人之间的确泾渭分明,这背后代表的是造星机制发生的巨大改变。过往的明星制造路径,基本上延续了“演艺产品——大众媒体关注——话题营销”的三部曲,可在“流量时代”,这个过程大大缩短,首先是在某位艺人在微博等社交媒体里实现精准粉丝的聚集,在形成相当的粉丝群体后,再反向在大众媒体上引爆。

前段时间,周杰伦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以父之名》的MV。他调侃说,自己很少听别人的歌,“因为我16年前写的歌,到现在还在流行。”某种意义上说,周杰伦说这话的底气,很大程度上来自今天“猪队友”们的助攻——流量明星们今天呈现的演艺产品,要么缺失,要么质量低下,自然就像数据的泡沫一样,转瞬即破。不得不承认的是,造星模式嬗变的过程,也是演艺产品质量断崖式滑坡的过程。自周杰伦横空出世以来,华语乐坛再也没有出现过和他等量级的歌手。无论我们多么想时间倒退,但是有些美好,只能属于过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