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冷和暴晒——扶贫笔记14
站在正午的太阳下督导乡村工作,突然觉得胳膊一阵刺痛,原来是皮肤晒得时间长了,有些微的灼伤。滦平的天气是这样的,早晚温差大,阴阳处温差大:有时候白天穿短裤背心,晚上就得穿夹克牛仔裤;阴凉处挺凉快,一到阳光下,皮肤能被晒得冒烟。
与北京如此之近的滦平,在冬天,却比北京能低十几度,甚至几十度。2018年刚过国庆,早上,我开车上班,一上车,前窗玻璃竟然结了一层厚厚的霜花,还挺漂亮,就是根本看不到窗外。
18年冬天,一次活动,只能在室外举行。大巴车窗外北风呼啸,吹得人站都站不住,有水的地方结了厚厚的冰。穿着迷彩军大衣,身上还好,就是耳朵鼻子被冻得够呛。到我讲话的时候,握着讲稿的手,被冻僵,勉强用食指和大拇指夹住稿纸。看到穿着比较少的人瑟瑟发抖的身影,我灵机一动,将讲话中重要的地方简要说明后,结束了讲话。
滦平这样的气候,和它深处山区有关,再加上它的通道式地形,所以造成了有些极端的“天气脸”,正如我在其它扶贫笔记中介绍的走过来的闪电。
所以,滦平农忙季节一年只有三四个月,漫长的冬季是滦平季节的“主旋律”。所以,滦平的贫困和冷也有一定关系。在这里,靠天吃饭是无法摆脱贫困的,而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智慧脱贫,才是滦平稳定脱贫的长久之路。怎么样对付冷,怎么样用好冷,也是未来开展乡村振兴滦平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简介:杨一枫,人民日报主任编辑,海外版总编室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在河北省滦平县挂职任县委常委、副县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
- 编辑:杨紫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
网站热点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