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湄潭:茶旅融合产业旺 黔北民居换新颜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7-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走,到湄潭当农民去!”今天,这句口号在黔北大地上广为流传。

日前,记者跟随“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看贵州网络活动采访组来到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这里茶叶产业兴旺、生态环境宜居、村民生活富裕,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站在金花村的茶园观景台上,群山翠绿、茶园似海,山脚下的“七彩部落”,基础完善、环境宜人。在林中茶、茶中林、林茶交错间,当地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村寨美、村民富”的茶旅一体新路子。

湄潭县湄江街道金花村的美丽茶园

2015年初,当地号召村民组建旅游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规划打造、统一资源整合、统一运营管理、统一股份分红和政府兜底基础设施的“四统一兜底”方式,村党支部引导群众组建合作社,动员村民以现金入股,或用土地、茶园、林地等自然资源入股的形式,探索建立了“人人是股东、户户能分红”的新型农村经营模式,

“2014年时,金花村村民的人均纯收入才8300多,随着2015年起开始将茶叶产业和旅游逐渐相结合,到2016年,我们的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了32000元。”金花村党支部书记冯燕青告诉记者,家家户户有了自己的茶园后,“退出玉米种茶树,谁先明白谁先富。”这两句话最能代表百姓们的真情实感。

冯燕青介绍,一方面,大力发展茶园生态种养业,建立“合作社+基地+茶农”茶园生产经营体系,全面建设生态优质的高质量茶园。另一方面,完善园区水电路、民宿宾馆、公共厕所等旅游配套设施,打造层次分明、色彩斑斓的四季茶园景观。

依靠好的产业和政策,53岁的金花村大清沟组(“七彩部落”)村民徐学书,便是吃上“旅游饭”的其中一员。“现在我每天在自己家里,有游客的时候招呼游客,没游客的时候自己泡壶茶过日子,又自由又有收入,空气环境又好,叫我去城里住我都不去。”徐学书如是说道。

过去,徐学书曾在外地承包工程建设。现在他回到家乡,靠着自家的9亩茶园,加上经营奶茶店和民宿,去年一年的纯收入就达到了15-18万元,在家门口轻松实现了致富增收。

“目前,金花村茶旅一体化格局已初步形成,实现了‘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冯燕青说。

“小青瓦、坡屋面、白灰墙、穿斗枋、雕花窗、转角楼、三合院”,距离金花村不远的兴隆镇田家沟,又是另外一番风景。风格独特、错落有致的“黔北民居”,一幢幢、一排排矗立在茶丛深处、田畴大坝、果园旁边,宛如一幅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

兴隆镇田家沟村貌

据了解,近年来田家沟以“村庄整治”为重点,狠抓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开展“文明村寨”“文明院落”创建活动,扎实有序推进“五通三改”、绿化、亮化、美化和净化工作。目前,田家沟的黔北民居新(改)建率达100%,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自来水、电话和有线电视。

“一谢共产党,翻身把你想,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二谢共产党,吃饭把你想,以前忍饥又挨饿,现在温饱奔小康;三谢共产党,穿衣把你想,以前穿的蓑草衣,现在毛料新时装”……”田家沟村民把切身经历被编成了一首赞歌,在民间广为传唱。

歌为心声。“十谢共产党”唱出了田家沟近年来发展的巨大变化,从过去的“猫冬”,到现在的“忙冬”——忙生产、忙“充电”,一扫往昔“懒”“散”“满”的落后形象,从过去的喝酒、打牌等旧习到现在的花灯队、秧歌队、广场舞等新风尚,展现出田家沟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田家沟、金花村等村落的生动实践是整个湄潭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缩影,湄潭脱贫的路径是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人居环境改善为重点,以黔北民居新村为标志的脱贫攻坚之路。” 湄潭县宣传部副部长瞿欣含感慨道,湄潭最成功探索就是产业,并一直持续不断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抓手,这个产业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产业,是既富民又富生态的好产业。

瞿欣含介绍,从目前来看,湄潭县全县还有1.5%的贫困发生率,预计到7月底就能实现“双清零”,即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清零,贫困发生率清零。

“一定要消除绝对贫困,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瞿欣含的话语铿锵有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