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之前》第四期开播 思考人生“告别”的权利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7-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这是我认真思考之后的选择,是时候了。”没有绝症,思维清晰,子孙成群,功成名就,104岁的澳大利亚科学家大卫·古道尔跨越重洋,远赴瑞士,寻求平静告别这个世界的方法。在这场全球瞩目的特殊旅程中,他从未有过犹疑。

生与死是人生的两端,无法选择出生的我们,能否有权利选择生命的结束?如果我们被赋予了这样的权利,谁会因此获利,谁会因此受伤?腾讯新闻出品联合奥斯卡获奖团队打造的深度纪录片《明天之前》第四期将于7月2日20:00在腾讯新闻平台正式上线,探求每个人都将面临的终极问题。

镜头下见证一场特殊离别

纪录片《明天之前》由腾讯新闻出品联合奥斯卡获奖团队Grain Media共同制作,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围绕人类“人工智能是否能成为人类伴侣”、“人类应该追求永生吗”、“边境与难民问题”、“人类是否有自主告别的权利”四大话题,探讨整个人类族群在未来5-10年内,将共同面临的科技、社会、人文等颠覆与变革。

《明天之前》第四期将于7月2日开播,探讨“人类是否有自主告别的权利”。节目策划人曾宝仪前往瑞士小城巴塞尔,陪伴大卫·古道尔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程。在交谈中,曾宝仪得知因为身体的衰败和不受控制,古道尔所热爱的阅读、旅游、科学研究等事物都逐渐离他远去,为了维护生活最后的隐私与尊严,他选择主动告别世界。但和其他选择安乐死的人不同,老人并没有身患绝症,也正因为如此,这次事先张扬的“死亡之旅”受到全球媒体的关注,大卫·古道尔在记者会上毫不犹豫表示了自己的决心,并希望自己行为的曝光能够推进于关于死亡选择权利的讨论。

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大卫·古道尔的坦然、甚至幽默,与家人的不舍、悲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所处在社会中,与各种关系相连,自主告别世界是一项关乎个体的权利,还是与他人相关的命题?

人类是否有告别的权利?

在节目中,曾宝仪同样探访了菲利普·尼什克,他是大卫·古道尔安乐死的策划人。在澳大利亚短暂的安乐死合法化期间,菲利普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合法执行安乐死的医生。在他看来,死亡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人应该有权利,自主选择尊严离去的时间和方法。他认为,这也是“提升生命质量”的重要方式。

然而澳大利亚的一位母亲却表示,在菲利普·尼什克的影响下,她26岁患有抑郁症的儿子成功买到药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她看来,儿子的自杀与菲利普·尼什克有很大关系。同时,一位杀妻嫌疑犯在菲利普的帮助下自杀,逃脱了法律的惩罚,也引起了多方争议。

自主告别世界,是否像菲利普·尼什克所说,是一项人的权利?如果不加限制,又会对其他人群造成多大影响?即使是曾经支持过渐冻症丈夫放弃生命的黛比,也在丈夫离世后,对于安乐死有了新的思考:她感觉那是“一件很暴力的事情”,丈夫离世后,被抛弃感始终萦绕着她的生活。黛比还思考过,疾病是死亡无法消除的,如果绝症病人都选择放弃,治疗研发的动力将会逐渐减少,医学也可能因此止步。

而国会议员珍妮可能是菲利普的最大反对者,因为身体残疾,她曾被断定活不过一岁,但仍坚持活到了现在。“在允许人们合法拥有死亡权利之前,是不是应该帮助更多人更平等地活着呢?”在珍妮看来,结束生命不该是个选择,因为那不是一个公正的选择,死亡只是一个逃离糟糕处境的出口。“我的生命中存在很多次极坏的情况,我很庆幸法律不允许我放弃生命”。

“如果每个人都能轻松、快速、合法地结束他们的生命,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好还是更糟?”在聆听了各方意见后,曾宝仪不禁发出疑问。死亡并不是一个禁忌话题,它是每个人都将面对的终点,然而在终点到来之前,人们理性地思考这一人生终极命题,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下去。

以终为始,思考生命意义

正因为死亡的存在,人类有限的生命显得更有意义,也有了可贵的价值。生命的有长度,教会人类珍惜时间,珍惜当下,思考人生真正的意义。当我们真正直面终极议题,才能放下恐惧和不安,以认真的态度去过好每一分钟。

《明天之前》用各方对于人类终极命题的态度,展示了在这一世界性问题上,已经出现的各种分歧与发展可能,正因为人类的多样性,让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也让未来变得不可预测。然而人类仍能在未知明天到来之前,提前思考关于未来生活的选择,当下的眼界将成为未来的起点。

如果拥有告别的权利,你会如何面对死亡?又会如何对待生命?请关注7月2日《明天之前》最终章《告别的权利》,了解更多关于生命选择的不同观点。明天之前,不妨以终为始,重新思考人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