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家乐福中国败走中国商业启示:格局正在重塑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7-0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社论 跨国公司败走中国的商业启示

  家乐福中国拟将80%的股份卖给苏宁易购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交易额为48亿元。这家深耕中国市场20余年的跨国零售巨头,以这样一种方式为它的中国冒险划上休止符。苏宁是土生土长的中国零售商的代表。在达成这次交易的时候,它的新零售转型仍在路上。

  家乐福的故事让我们追问:外资在今天的中国市场如何才能赢得消费者,进而赢得持续的胜利?的确,不少外资企业觉得钱不好赚了,也不乏困顿挣扎甚至折戟退出者。这当然跟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有关,但显然不止于此。

  家乐福可谓中国上一轮开放时的领风气之先者。它将大卖场这种全新业态引入中国市场时,中国距离加入世贸组织还有6年的时间。它开启了中国超级卖场时代。曾经,它几乎是所有中国同行无法回避的 “敌手”,也是它们当之无愧的老师——1995年,中国本土企业的大卖场故事还没开始。它此次的交易对手苏宁刚成立5年,主营业务还是空调销售。

  但此后中国商业零售市场上演的故事超出所有观察者的想象。特别是进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后,中国企业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能力和庞大的市场规模结合,加上持续扩大的中产人群,快速迭代和多样化的消费,使得中国市场在打破与重构中经历着一日千里的体验。这一切,不仅国内的传统零售大佬始料未及,在新模式面前,“家乐福们”也或多或少成为被动追赶者。从试水电商到尝试小型便利店,家乐福的转型努力可见,但趋势已不可更改。

  家乐福是这个变革时代的缩影,它见证了中国市场的深刻变革,以及这种变革中的成功与失败。当这个国家开始追求高质量发展,当消费升级和消费分层同样深度影响着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当十多亿消费者以令人瞠目的热情拥抱互联网时,牵动这个市场的力量,显然不同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2001年,也不同于2008年之后的那几年。

  家乐福曾经是这个开放进程的受益者,但是当它无力以更有效的方式应对竞争时,也会被这个进程抛在身后。所以,这绝非“外资式微论”的注脚。外资进入中国的趋势并未改变。根据联合国的最新报告,中国依旧保持着全球外资流入第二的位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年前5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外商投资均呈较大增幅。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7.2%,占比达到28.5%。

  所以真正的大趋势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格局正在重塑。这是市场的选择,消费者的选择。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已然启幕。金融、汽车、征信和医药等领域相关政策已经推出,新修订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也将发布。对外开放的领域和深度会进一步扩大。相比中国入世之时,这是一个承载量和潜力更大的市场。不过,对于今天期望赢在中国的跨国公司而言,踩下油门之前,首先应该理解一点,40年的改革开放到底给中国市场和消费者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还可关注的是,对于中国来说,正是这些最早开放全球竞争的领域,也最快地诞生了一批能够不断追赶,进而实现并跑甚至是领跑的中国公司。此时,我们应该感谢有家乐福陪伴的那些年。中国的商业进化史,承载着所有在中国耕耘与奋斗的企业的记忆。它们的名字是商业荣光的一部分。无论他们生于本土,还是来自海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