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打卡式旅游”不妨宽容看待 景区文章要做好
所谓“打卡式旅游”,就是在出门之前就做好攻略、定好任务,到达旅游目的地之后走马观花式地游览一番,然后把拍摄的图片、视频发完朋友圈就奔赴下一个景点。从增强旅游体验感的角度来看,我们当然不鼓励这样的“打卡式旅游”,因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旅游方式,游客很难真正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人文特色、风土人情,成了一种为了旅游而旅游。从发展旅游经济的角度来看,“打卡式旅游”在一个地方的停留时间很短,旅游者大部分的支出都花费在了景区门票上,所以对整个旅游产业链的贡献也就十分有限。
但即便这样,我们也不能随便否定这种在年轻人当中很盛行的旅游方式。一则,尽管“打卡式旅游”有为了旅游而旅游的意味,但这毕竟是一种自主选择、自由权利,而且不少人也确实从这种旅游方式中获得了成就感。二则,除了一些以旅游为职业的所谓“旅游达人”,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限于时间、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很难把全国所有的景区景点都走遍,“打卡式旅游”确实可以帮助人们去到更多的地方,看到更多的风景,这样的旅游理念无可厚非。
“打卡式旅游”虽然是旅游者主观选择的结果,但同样也有“被迫无奈”的成分在里边。一个景区景点也好,一座网红城市也罢,要想让旅游者放慢脚步,细细品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项目之外,还需要过硬的服务质量、良好的旅游环境和秩序。
但是现在国内不少景区景点和旅游城市,偏偏缺少这些要素。尤其是一些人工打造的景点,可以说只有建筑没有灵魂,只有景观而缺少文化,游客缺乏留下来慢慢游览、细细回味的动力。如果这个地方的旅游环境和旅游秩序也难尽如人意,经常发生欺客宰客现象,游客恐怕只有尽快逃离的份儿,哪里还有心思进行深度游。
所以,要想让更多游客从“打卡式旅游”变成深度旅游,还需要旅游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以及景区景点自己把文章做好,让游客从心里觉得某个地方值得停留,甚至是流连忘返。
- 标签:
- 编辑:杨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