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护肤技巧  唇部护理

京郊探索“垃圾不落地”见实效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7-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在东马各庄村,村民王大爷家摆放着3个铁皮垃圾桶,分别盛放灰土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本报记者 陈强摄  

本报讯(记者 陈强 通讯员 赵盈春)当前,本市城区的许多社区已经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参与进来。连日来,记者深入京郊发现,在广大农村地区已有不少村庄“领先一步”,探索出了独具特点的分类模式,实现了“垃圾不落地”。开展垃圾分类,为村庄带来了很多变化。

门头沟区王平镇东马各庄一百多位村民,自觉把生活垃圾分为灰土、其他、厨余三类,已经坚持了12年。乡间小道干干净净,农房墙体统一美化,就连犄角旮旯处也难觅垃圾踪迹。

王大爷家门口,一张文明卫生户的牌子很显眼。步入院中,厨房窗根下摆放着3个铁皮垃圾桶,“银色的放灰土,打扫院子产生的土就往这里放;绿色的放厨余,用来装剩菜剩饭;黑色的放其他,比如包装纸、餐巾纸一类……”王大爷说,如果装错了,指导员就不收运,“那还得咱自己重新分类。三天不管运,咱院里可就有臭味喽。”

白建筑是东马各庄村垃圾分类指导员,村民评价他:“老白,性格直率,办事一丝不苟。”每天7点,老白都要骑着三轮车,挨家挨户上门收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而灰土则由另一辆小三轮车盛放。每位村民在投放垃圾时,老白都要仔细查看,投放正确的村民能获得一张小票,只要本月攒够10张,就能到村委会以每张0.5元的价格换成奖励金。这钱,由镇里出。

在王平镇,包括东马各庄在内,已经有16个村、4个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总计9000多人参与。王平镇副镇长刘帅介绍,各村收集上来的垃圾将分类运送至镇环保中心。其他垃圾达到一定量后,由区级环卫部门派专车运至门头沟鲁家山垃圾处理厂;厨余垃圾则不会离开环保中心,经过搅拌发酵,短则1天,多则半月,就可以转化为肥料,供村民免费取用。

王平镇虽地处山区,但距离城区并不远,且永定河穿流而过,很适合郊游。结合美丽乡村规划,通过开展垃圾分类,该镇计划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民宿,以美好的环境吸引来更多游客,带动村民增收。到今年8月底,门头沟区还将在斋堂、清水、雁翅、潭柘寺等山区乡镇开建镇级环保中心,到时,这些山区乡镇都将具备厨余垃圾处理能力。到今年年底,门头沟区178个村庄都将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全覆盖。

其实,垃圾分类早已在京郊大地落地生根。

位于京密引水渠旁的昌平区兴寿镇辛庄村,八成生活垃圾实现了资源化再利用。他们将生活垃圾细致地分成42类,旧衣物、废电器、玻璃瓶都有专业公司上门回收,还将厨余垃圾制成酵素,当做肥料放到村里的草莓大棚里。经专业机构监测,使用了酵素后,该村草莓甜度等指标有提高,化肥残留为零,一个大棚的收入平均增加近万元。目前,兴寿镇已经在东新城、沙坨等10个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垃圾不落地”。

房山区蒲洼乡森水村,曾是北京市低收入村。村民把自家的可回收物留起来,攒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到村委会换取洗衣液、毛巾等生活用品,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则由乡里定时清运。村里还制定了环境公约和门前三包制度,号召村民主动保护家乡环境。青山绿水没有辜负大山人,森水村大部分农户已经开始饲养中华蜂,靠生产蜂蜜增收。通过这一绿色产业,全村低收入户已于去年底全部“脱低”。

记者手记

因地制宜更有人情味儿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必须解决好农村垃圾处理这个难题。中央提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农村垃圾是主攻方向之一。政府在资金、人员、设备等硬件上不断补齐短板的同时,做好农村垃圾分类,更得立足农村实情,多分析农村垃圾分类工作面临的共性问题,多制定因地制宜的模式,才能让更多村民体会到人情味儿,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

“本区没有厨余垃圾处理场,全区的厨余垃圾都要送到几十公里外的昌平阿苏卫。所以,即使村民在家中分好类,把这些垃圾运输到专业的处理场,其高昂的费用也可能令本不富裕的山区望而却步。”门头沟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该区山区乡镇面临的共性问题。

门头沟区想了个妙招:既然不方便运输,不如就地消化,在山区乡镇建立镇级环保中心,通过采购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实现“厨余垃圾不出镇,化作春泥更护花”。山区人口本就不多,生产出的厨余垃圾自然量也不大。经过一次性投入,安装好的新设备能令厨余垃圾变成肥料,滋养山林。再通过一定的奖励机制,把村民家中的厨余垃圾源源不断地收集上来,形成了良性循环。采访中,不少村民点赞发生在身边的变化,也反映出了政府把工作落到了实处。

“垃圾分类,为的是咱自己家的好环境。”在采访中,不少村民都有这样的认识,“从小在这里长大,和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在村民看来,参与垃圾分类,除了能获得奖励金、随时取用绿色肥料外,更重要的是,这项工作令祖祖辈辈生活的小村变得更加美丽了。由此看来,做好农村垃圾分类,还要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记者注意到,东马各庄村、辛庄村、森水村的村民能够坚持多年参与分类,是在心底有这样的认同:村庄环境与自己密切相关。如若不然,各家自扫门前雪,势必形成不少卫生死角,又怎能时时刻刻保持干净整洁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