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薅羊毛”判了!注册20万个假账号薅走奶粉2万多桶
90后小伙这样“薅羊毛”,判了!注册了20万个假账号,薅走奶粉2万多桶
羊毛虽好,但别瞎薅!
近年来,用户利用网络平台漏洞“薅羊毛”现象时常出现,“羊毛党”多会抱着“我凭本事薅到羊毛有什么错”的想法,事实上因“薅羊毛”而被追究法律责任的不在少数。
据海淀检察院官微消息,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黄小天(化名)涉嫌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罪向法院提起公诉。经过法庭审判,被告人黄小天当庭认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来 源丨本文综合自: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陈垠杉)、海淀检察院微信、@中国之声 、检察日报正义网、珠海网警巡查执法、钱江晚报(华炜 陈锴凯 潘航)、经济日报等
利用技术漏洞,注册20万个账号
薅走奶粉2万多桶!
据悉,黄小天出生于1993年,初中肄业的他对计算机技术情有独钟,也十分了解市场上经常做优惠活动的一些商家信息。
2017年,黄小天发现一家专做母婴用品的app在针对购买奶粉用户进行优惠活动,厂家为了鼓励注册半年以上老用户首次消费,规定优惠活动为:老用户首次消费购买奶粉,买一桶送一桶。
针对这一优惠活动,黄小天在之后一年的时间里,使用脚本程序批量虚假注册了该app的20万个账号。
但在上述账号注册半年以后,当黄小天试图用该批账号参加商家买一桶送一桶的优惠活动时,黄小天发现由于账号注册过程中缺少必要审核信息,这批账号无法登陆正常的商家app客户端。
为了成功实现薅羊毛,黄小天转而研究商家的app安装包,并成功对该app客户端进行了攻破,将app的一些验证功能进行修改,终于让自己注册的虚假、非实名账号能够成功登陆商家app客户端。
随后,黄小天通过互联网销售了2万余个这种虚假注册的账号,这些虚假账号配合他自己开发的冒牌APP,最终让活跃在网络中的羊毛党们又一次成功薅到了商家的羊毛,而黄小天也从中获利六万余元。
在审判中,被告人黄小天供称,他一共注册了20万个账号,筛选出两万多个可以参加“奶粉买一赠一活动”的账号出售谋利,而通过这个途径买奶粉的的“羊毛党”,薅走的奶粉总共约两万多桶。
类似的案件不止这一起。
4对情侣修改代码后领优惠券
疯狂“薅羊毛”购物
今年7月,杭州铁路乔司派出所接到北京朝阳公安分局协作请求,要求查控8名涉嫌非法盗刷优惠券的盗窃嫌疑人。
事情是这样的:
今年初,在杭州工作的河南小伙刀刀收到同事阿缪微信分享的修改代码领优惠券的教程,介绍如何在4个品牌服饰官网领取优惠券。按照教程,刀刀轻松进入A品牌网站后台,修改代码后领取优惠券并成功购物。
当天晚上9点,刀刀与老乡吉吉约会,分享了这个教程,两人修改代码后,刷出15张100元至200元的优惠券,陆续购买了不少衣服、裙子。
无独有偶。同样是这天晚上,一对90后小夫妻也盗刷了优惠券。
当天晚上11点37分,贝贝在赚客吧论坛看到了帖子,身为网络科技公司培训主管的贝贝按照教程得到了一张200元优惠券,成功买下一条裤子后,他告诉了老婆娇娇。
在随后的12个小时里,两人先后修改代码刷了10张优惠券,买了10件毛衣、裤子、裙子等物。
次日凌晨,租住在杭州的木木点开了同学胡某发的教程链接。从事IT行业的他看完教程觉得太容易了,起身用电脑登录A品牌官网领取到200元优惠券,花74元买了一双价值274元的鞋。
看到教程介绍可以重复领取,木木跟女友玉玉说了,两人随即开启疯狂购物模式,玉玉上网选衣服,木木负责修改代码非法领取优惠券结账。
一个小时出头,两人共盗刷了21张200元优惠券,实际付款123.5元,在两个服饰品牌官网购买了价值4323.5元的衣物。
同一时间,一对租住在余杭福鼎家园的情侣,用平均三分钟一只包的速度,在某品牌官网快速买了10只包,共计价值1615.2元,用12张优惠券和215.2元结账。中午11点,两人继续一个选、一个修改代码刷优惠券买单,到次日下午两点出头,两人共领取优惠券19次,花460.7元买了价值3260.70元的包包、衣服和鞋子。
事后,这四对情侣均搬离了原租住处。
“薅羊毛”代价可不小,涉案情侣全部被捕。
5月17日,几家被盗刷的服装品牌的母公司报案称,公司计算机系统被非法侵入,优惠券被盗刷。
铁路乔司派出所在接到北京警方协作请求后,很快将这四对小情侣全部抓获归案。报案时装公司优惠券被盗刷案杭州地区的涉案人全部抓获。
警方提醒:类似这种利用商家漏洞,使用技术手段获取不当利益的“羊毛”不能薅,情节严重或者数额较大的,散布消息、恶意“薅羊毛”的都有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信用卡“积分兑换”成重灾区
近年来,因为薅羊毛出现的社会热点事件不在少数,也有一些羊毛党薅羊毛把自己薅进了看守所。
信用卡“积分兑换”,这个曾经被“薅羊毛”爱好者视为快乐源泉的领域,如今已被不少违法犯罪分子盯上,多家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电商平台均成为受害者。
据@中国之声 报道,1996年出生的冉某在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期间,虚构商户身份,利用多个交易平台,使用自己名下的多张招商银行信用卡以虚假购物和消费的方法,产生虚假交易额累计人民币1600余万元,由此获取招商银行信用卡消费积分300余万分,兑换航空里程、酒店积分、礼宾服务等,经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评估,最低价值人民币12万余元。
冉某的家属向招商银行退赔了全部赃款,冉某因诈骗罪被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四万元。
冉某认为量刑过重提出上诉,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冉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财物,数额巨大,决定维持原判。
合法、非法“薅羊毛”的界限在哪里?
不少网友认为,清理非法“薅羊毛”行为,有利于维护广大信用卡用户的合法权益;但也有网友对某些信用卡“薅羊毛玩家”表达了忧虑,担心这些玩家会在不经意间触碰法律底线。
那么,合法、非法“薅羊毛”的界限到底在哪里?
业内人士表示,合法“薅羊毛”和违法犯罪的诈骗行为,其核心区别在于消费和信息的真实性。
也就是说,前者使用自己真实的信息进行了真实的交易,用积分兑换的礼品不论是转赠还是出售都没有问题;但后者使用的是非法获取的他人信息,进行的是虚假交易,这就属于欺诈行为,如果数额足够就有可能构成犯罪。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岳
- 标签:
- 编辑:杨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