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媒体入局“声音市场”,南都交出1年10亿播放成绩单
2019年,随着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不断推进,媒体融合正式步入下半场,媒体融合也从最初的理念探讨,到如今步入行业实操的阶段,不少新业态、新模式、新案例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如何真正融入到移动互联网中?如何围绕移动互联网用户进行内容生产、渠道分发、产品设计?如何重构传播逻辑进而推进媒体生产的供给侧改革?这些都是亟需破解的问题。
如今除了拥抱短视频之外,音频化发展也成为媒体融合的重要试水渠道。南方都市报2018年12月底在南都APP改版时上线音频频道,一年以来更新音频节目近7000期,单条音频稿最高收听量170.5万,10万+音频稿数量超过2000条。
南都在音频领域的试水也为媒体转型与融媒体改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在文字与短视频领域流量厮杀阶段,音频市场一直以来都是相对“冷门”。但《中国广播及音频应用发展报告(2018)》显示,广播仍是规模最大的媒体之一,全国广播接触率为 30.73%,合计听众规模为4.2亿。全国一至三线城市中,音频接触率超过45%,呈现上升的发展态势。随着信息更新越来越快,用户获取信息的需求增加,音频产品伴随性的优势使其在当今生活节奏较快的社会中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据喜马研究院的数据显示,电台、资讯、个人成长、旅游、娱乐、商业财经、历史、情感生活、人文和健康养生是喜马拉雅用户最喜欢在机构媒体收听的十大领域。《南方都市报》前期的音频内容矩阵,正是与这是个最热领域密切关联。
其中《南都音频早餐》和《南都快讯》主打资讯,《南都粤海 湾区财富3分钟》主打商业财经,《娱乐响当当》聚焦娱乐,《南都名医大讲堂》围绕健康养生等。在音频节目的运营过程中,南都将传统的内容生产者打造成了一批具有IP属性的“声音主播”,比如南都深耕广东高校教育界的美女记者“嘟嘟”贺蓓、南都珠海记者站的“发稿王”“南南豪仔”王靖豪、上了十几年夜班的首席编辑“湾姐”黄海珊等。“音频化+IP主播”的运营思路与如今互联网的信息获取与产品运营思路相贴合,有助于将“专业力”转化为“粉丝粘性”。
南都报系党委委员、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王海军在2019南都“声势”大会上明确转型方向,表示“明年,我们希望南都音频有一个更响的口号去推动转型:力争全员音频化,全内容音频化!”
据《2019机构媒体音频发展现状与路径探索报告》,绝大多数被调查对象基于机构媒体的资源优势选择收听机构媒体音频,主要原因包括“信息来源权威可靠,内容丰富、音频种类齐全等”,与此同时半数被调查对象对机构媒体的非新闻内容抱有期待,超7成被调查对象希望机构媒体音频产品不要照搬报端、网端文字内容。“南都音频化”的成功案例为机构媒体转型“音频主播”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未来或许除了成为“vlogger”、“公众号写手”外,机构媒体也可以深耕“声音”,寻找下一个风口。
- 标签:
- 编辑:杨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