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生代助推法语音乐剧热潮
本报记者 韩轩
一个精彩唱段即将上演,观众席间已爆发掌声;一个人物刚登场,台下已有尖叫,这是8月15日晚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北京站首演的情形。虽是首演,但大多数在座观众早就在网上看过剧情视频版,像追星般鼓掌和尖叫。这样的盛况是近两年法语音乐剧大爆发的缩影,成为演出市场中十分独特的景观。
8月15日下午四点,天桥艺术中心入场口外排开了长队,因为只有排名靠前的观众才能拿到演出后的签售券。入场开始后,天桥艺术中心一层大厅买周边产品的观众也排出了好几个S形。他们中有的打扮很“二次元”,有的穿着法式蓬蓬裙,一水儿都是年轻人。
无论是今年年初的法语版《摇滚莫扎特》(简称“法扎”),还是几个月前的法语版《罗密欧与朱丽叶》,不仅现场火热,演出票也是一票难求。此番《巴黎圣母院》来京,在某二级票务网站上,演出票正以比票面价格加价100元左右的价位卖出。与此对比鲜明的是,该剧2002年第一次来京时却观者寥寥,几乎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
十几年间,法语音乐剧如何“出圈”?离不开网生代年轻人的助推。这些年龄在35岁以下、在校学生占大多数的观众是最核心的粉丝。
字幕翻译者歌特的职业道路就受到了法语音乐剧的影响,此次《巴黎圣母院》中文字幕翻译就由他完成。他是法语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了解到这部音乐剧。“但当时条件有限,剧目很少来国内演出,穷学生也没有钱看现场,有一种想要却得不到的感觉,无形之中就有吸引力。”歌特说,《巴黎圣母院》他越听越喜欢,毕业后他曾有一段时间驻非洲工作,“当时晚上就看《巴黎圣母院》DVD,放到《非法移民》那首歌就想到我自己也身在异国他乡,特别有感触。”后来,歌特因为热爱音乐剧就转行从事相关译配工作。
对80后来说,大多数人接触法语音乐剧是来自老师在课堂的推荐,对90后和00后来说则是来自网络。《巴黎圣母院》首演前,等候签售券队伍中最靠前的三位观众都是先在网上看的官方摄影版视频。其中一位大学生观众说,几年前她就看了“法扎”,“‘法扎’剧情非常燃,非常青春热血。”在“法扎”视频结尾处,弹幕纷纷发“下一部《巴黎圣母院》见”,她由此又入了《巴黎圣母院》的坑。
“法语音乐剧和百老汇音乐剧不一样,它很少驻场演出,所以会出官方摄影版,剧中歌曲还会在电台打榜,百老汇音乐剧就很少有演出的官方摄影版。”歌特说,很多年轻人在线上接触到了法语音乐剧。早年“法扎”在网络上流行时,该剧的中文字幕就是由一批热心网友自发翻译完成。后来法语音乐剧“出圈”,好多唱段在普通观众中流行,就有网友或从业者用中文发音标记歌词的法语发音,被圈内称为“空耳歌词”,方便不会法语的观众跟唱。
大多数粉丝在法语音乐剧的演出现场,感受到了奇特的“圆梦感”,用一位观众的话说,“就像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更令他们激动的是,法语音乐剧不像百老汇音乐剧一样分驻演版和巡演版,法语音乐剧几乎不设多组卡司,来华演出的就是欧洲演出的阵容,也是粉丝们在视频上看到的阵容。这次的《巴黎圣母院》,就有一位是98年原班人马中副主教弗罗洛的扮演者——如今已是70岁的丹尼尔·拉沃伊,他在舞台上一亮相,台下已是尖叫一片。
说起法语音乐剧的流行,本次《巴黎圣母院》巡演主办方九维文化负责人张力刚介绍,这也与法语音乐剧歌曲多、对白少的特点有关。几乎是“一唱到底”的音乐剧被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戏剧感不强,但音乐好听是它的优势,“音乐好能衬托演唱者,所以法语音乐剧特别出明星。观众虽然不知道法语说的是什么,但肯定听得出来什么是好声音。”这样一来,观众就用看演唱会的心态看法剧,“看话剧,大家可能看一场就差不多了,但心态要是追星看演唱会,就可能会连看好多场,所以粉丝才这么狂热。”
此外,有些普通观众表示,粉丝在剧场内的追星表现可能会影响观剧体验。对此,歌特表示可以用宽容一点的心态对待,“音乐剧舞台只是在讲故事,但现场也是演出的一部分,台上台下的互动,也是独特的体验。”
- 标签:
- 编辑:杨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