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西塘 依旧如此鲜活
原标题:遇见西塘后,我决定辞职了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的一首《菩萨蛮》让“枕水江南”成了萦绕在无数人心间的一个结,让人魂牵梦萦,割舍不掉,而阿汤哥在白墙黛瓦间的跳跃穿梭,在烟雨长廊间的飞速狂奔,也把这个浙江嘉善县小镇美景,随同《谍中谍3》一起,带给了全世界。
江南的美总是绕不开水的,水是江南的精灵,亦是西塘的梦,西塘的魂,远眺水乡,白墙墨顶,舟影波光,在薄雾的晕染下,恰如一幅淡彩的宣纸画。那里湖水依依,粉墙黛瓦,古朴的石桥衔接两岸。“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有声“,恍惚间,似是有着位丁香似的姑娘,正撑着油纸伞款款走来。
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这样的西塘,又有着其他江南古镇,没有的味道。说起西塘,就不能不提那长长的廊街,在江南水乡分散的、几户合一的廊街随处可见,但大多都有断点,唯有西塘的廊街,长达1300多米,一直延续,走在下面,绝无风雨之忧。
和大多数江南古镇一样,西塘的廊街,也是一边是商店或民居,另一边是小河,廊街和小河紧贴着,弯弯曲曲,似是位风韵犹存的妇人,腰肢婀娜。
“白墙灰瓦雨如烟,古意石桥月半弯”,若是逢上个下雨天,雨水在廊檐口滴滴嗒嗒,形成一道长长的雨帘,走在廊棚下,就是不会做诗的人,也会顿时诗意满腔吧。在古镇,石桥总是伴着相思,西塘的石桥,像是一本本古旧的老书,随着时光的流逝,散发出古老而又温情的味道。
在西塘,最著名的当属送子来凤桥。相传,当初造桥时,恰有一鸟飞来,人们都视之为祥瑞,便取名“送子来凤桥”,老百姓俗称晴雨桥,谐音“情侣桥”。1998年重建时,采用古典园林中“复廊”的形式,中有隔墙花窗,两边通道,桥顶有棚,红檐黛瓦,古朴又新颖,桥两边有护栏,且有方砖铺就长条座,供人休息,还可观河中景色。
桥的一边为斜坡,一边为台阶。如何走桥走这座桥,还真是有讲究的,古人讲究阴阳学,南阳北阴,男为阳女为阴,男子走台阶,寓意步步高升,女子三寸金莲小迈步,持家稳稳当当。老人们说,“新婚夫妇走一走,南则送子,北则来凤“,要是有婚后还未得子的,不妨也来走一走。
待到日渐西斜,望着炊烟袅袅,静静地伫立在一座石桥上,看着泛起清波的小船飘然而过,内心有种说不出来的平静,只想在此驻足,然后细细品味那份古老中带着烟火味的宁静。
西塘并不算大,根本不用去筹划什么路线,如果你时间充裕,不妨把古镇内的每条街巷弄堂都走一走。弄堂,是西塘的脉络,别看古镇不大,却足足有120多条弄堂,最宽的约一米开外,最窄的弄堂仅限一人侧身而过,其中最火的,要数石皮弄了,在这些宽宽窄窄的弄堂里,听不到人声鼎沸,看不到车马熙攘,孤独与怡然同时在心里萌生,静穆而空灵。
累了,就在街边的特色小店坐坐,买些吃的,和街边晒太阳的阿公阿婆对望,发发呆。或是找一家临水客栈,或推开窗,凭栏而眺,或坐在临水院落的躺椅上沏杯茶,静静享受古镇的慢时光。到了晌午,家家都炊烟袅袅,你会发现,千年古镇西塘,依旧如此鲜活。
西塘的精华,在一早一晚。早晨,伴着阳光从朦胧中逐渐醒来,入夜,街旁各式各样的窗、门,透出低色温的光线,那是一种温馨的浪漫。迷离的夜色,璀璨的霓虹,配上灵动的流水声,清吧里传来的民谣歌声,皎洁的月光下,那风景依然美丽无双。
夜幕降临,除了两岸的红灯笼荡漾,登上游船看夜景,成了西塘最受欢迎的保留节目,特别是周末或者节假日人多的时候,只有到河道内,才能真正体会西塘的静谧,再伴上不远处戏台的越剧声,恍若掉入梦中。
其实很多人都觉得,西塘已经被商业化弄得体无完肤,失去了对它的兴趣。可是,商业并不会让美不复存在,你仍可以起个大早,或者找个非节假日的日子,静下心,去感受自己的西塘。
- 标签:日本鳗遇严重鱼荒
- 编辑:杨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