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智能化养老 高科技+人情味
智能化和老人的关联貌似并不紧密,但在石景山区八角街道,辖区内的老人们几乎每天都要和智能化打交道——在养老服务驿站内“刷脸”就餐、享受一键呼叫的“私人定制”服务。“有这样的养老生活方式,我们太幸福了。”家住八角街道的王奶奶感叹道。
“刷脸”就餐 方便老人的高科技
目前,在八角街道辖区内,共有一个街道照料中心和10家养老服务驿站,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管、呼叫、老年餐桌、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服务。在众多服务中,值得一提的是,老人们到养老驿站用餐,只需“刷脸”即可。
昨天,记者来到八角北路社区养老驿站内,看到一进门便摆着一台具有“刷脸”功能的服务终端机。老人们到驿站用餐,只需站在服务终端机前,把脸往旁边的小机器前一凑,便完成了身份识别和认证,接下来的事情就更简单了,排队打饭、坐下来美美地饱餐一顿。
“脸部识别特别快,你看看,就几秒钟的事。”正在终端机前“刷脸”的李大妈笑着说,她是养老驿站的常客,“开始不太会用,有时候在机器前站半天刷不上,需要有人指导,现在用顺手了觉得特方便,再也不怕忘带卡了!”
八角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明常红告诉记者,“刷脸”就餐是从刷卡、刷指纹一步步升级而来的。最初刷卡需要同时携带身份证或老年卡,老人年纪大了,一方面经常忘记带卡;另一方面证件随身携带又容易发生卡片丢失的情况。为此,街道对服务终端机进行了升级,改为刷指纹就餐,但同时又出现新的问题,有些老年人指纹比较浅,机器读取不敏感,于是继续改进,采用人脸识别技术,通过现有的高科技,让老年人也能享受到智能、便捷的服务。
“此前市里、区里和街道各有一个养老服务平台,但彼此之间是不连通的,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将三个平台打通,做到数据共享,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明常红表示,现在所有老人就餐次数、补贴数额等情况,均由平台提供智能化大数据,节省下来的人力和时间,则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对老年人的服务上。街道根据养老驿站的“刷脸”数据提供补贴,避免了手工录入发生错误,还能降低从数据采集到发放补贴整个流程中人为干预的可能性,提高政府民生资金使用的透明度,降低廉政风险。
目前,八角街道辖区内的 10 家养老驿站均已实现“刷脸”用餐,每天大约有两三百人会到驿站内就餐。同时,八角街道还为辖区内老人提供更多福利补贴,到养老驿站内用餐,老人除了可以享受到政府补贴,还有街道为不同年龄段老人提供的2至4元不等的就餐补贴。
老人一召唤 2小时内上门服务
除了“刷脸”就餐,八角街道为老年人提供的智能化服务,让老年人足不出户也能在家中享受到便利。比如,街道开通实时响应需求的为老服务呼叫中心,热线面向辖区60岁以上的约2万多位老年人。让他们的需求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2小时内得以上门解决。同时,考虑到老年人动作慢,使用电子设备和网络不太顺手的特点,为3800名75岁以上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免费安装居家养老服务信息机,预置热线电话号码,实现一键呼叫。
此外,为鼓励向老年人提供义务服务的志愿者们,街道还采用志愿者积分制度,通过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获得积分。“志愿者用积分不仅可以兑换物品,还可以用积分兑换相关服务,比如驿站用餐、居家服务等。”明常红说。
街道还将深度开发居家养老预约服务软件,完善为老服务呼叫中心职能,为独居、高龄老年人免费配发红外健康养老智能手表、烟感报警器、燃气安全报警器等,实现一键呼叫、派单、服务一条龙,开展7×24小时全天候无间断上门服务,打造“没有围墙的社区智能养老院”。
老人驿站 暖胃更暖心
记者在八角北路社区养老驿站看到,老人们捧着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米粥喝得正舒坦。金黄色的小米经过长时间的熬制泛着诱人的光泽,“里面的花生都熬软乎了,一点儿不费牙口。” 据养老驿站负责人介绍,养生粥是在入冬之后新添的,老人们的午饭原本是由配餐公司做好再送过来,但考虑到天冷,且粥又不容易运输,所以便采买了熬粥的炊具和食材,每天变着花样儿地为老人们熬制爱心养生粥。
“前几天,还有老师专门教我们画柿子,寓意‘柿柿如意’。”正在练习书法的吴大爷说。午饭开餐时间是11点来钟,但其实上午九十点钟,就有老人走进驿站,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做操、写大字、画画,或是聊聊天。记者了解到,这些练字的“学生”中,最年轻的也已84岁了,年龄最大的已91岁。老人的子女们工作很忙,平时没时间陪伴他们,养老驿站就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不仅让老人吃饱吃好,也要让他们老有所乐。(胡晓宁)
- 标签:
- 编辑:杨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