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护肤常识  美白

“地王”处境尴尬 房企生存模式重塑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1-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19年,在调控趋严的背景下,土地市场价格维持平稳运行,在“地王”数量大幅减少的同时,不少昔日“地王”入市后遭遇市场下行,尤其是热点一二线城市部分“地王”陷入尴尬境地。专家认为,未来在政策和市场双重作用下,房企高质量周转模式将逐步颠覆囤地模式,土地市场将更趋于理性。

  多数“地王”面临亏损

  据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统计,2019年北京地区八成“地王”已入市,入市项目平均入市周期达17个月,比全国平均入市周期多10个月左右。上海也有六成“地王”入市,平均入市周期达33个月,比全国平均入市周期多18个月。

  易居中国CEO丁祖昱指出,目前盈利的“地王”项目仅占少数,以北京为例,七成入市“地王”面临亏损。此类项目“房地差”多在1万元/平方米以下,“地房比”多在70%以上。“当前北京房企大多陷入‘赔本赚吆喝’的窘境。随着保障房供应力度进一步加大,项目去化速度愈发缓慢,资金回笼速度也势必趋缓,未来北京房企的日子或更加艰难。”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陈霄表示,北京、上海半数以上“地王”项目呈现亏损状态。广州“地王”项目上市情况稍好于京沪,主要是入市周期较长,房价上涨空间相对较大。

  克而瑞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总监马千里称,入市后不赚钱甚至面临亏损的“地王”项目大多来自资金链存在巨大压力或对项目本身信心不足的房企。

  市场趋理性

  “随着土地市场热度下滑,高价地溢价率也在走低,‘地王’数量比前几年明显减少。”陈霄认为,未来在调控政策逐步推进及之前上市“地王”项目销售不及预期的影响下,土地市场将越来越趋于理性,“地王”数量可能继续减少。

  从房企角度看,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房地产行业主管分析师赵可表示,未来行业或将进入融资端总量难松而结构改善,需求端因城施策式边际改善但房价弹性受限的格局。高质量周转模式将逐步颠覆囤地模式。

  同策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宏伟表示,在房企资金面紧张的情况下,房企拿地非常谨慎,投资标准较往年明显提高。

  马千里指出,未来随着限地价、限售价、竞配建、竞自持等越来越普遍,昔日“地王”概念光环黯淡。

  加强供给侧改革

  未来,大量历史遗留问题闲置土地资源被释放,也有助于降低企业土地购置整体成本。中国指数研究院表示,“多主体供应在招拍挂制度完全建立之前就已存在,土地价格的运行也相对稳定。虽然当前的多主体供应与此前有很大不同,但仍会对企业获取土地的整体成本产生较大影响。”

  马千里认为,从成本侧控房价,通过竞配建等变相提高拿地成本的模式值得商榷,而限售价、限地价等模式更值得推广。

  陈霄建议,要加强土地供给侧改革,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和质量的提升。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开展多样土地供应方式,如租让结合等。在盘活存量上,推进旧城改造和更新,对旧城等存量用地进行再次开发利用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