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专家建言献策 探寻“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四川机遇”
“一带一路”丝路花开,“一干多支,五区协同”。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6年,作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交汇的重要节点,四川提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战略,在此重要背景下,四川拥有哪些新的机遇?
12月9日,“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四川发展机遇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西南财经大学主办,西财智库承办,邀请了全省近百名社科领域大咖、专家聚集于此,共话四川机遇,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建言献策。
打开全视野
跳出四川模式研究四川发展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旨在一个区域由互不关联、孤立发展,变成彼此联系、相互关联、差异化平衡发展的区域系统。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更需要融合多学科理论,以解决四川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推动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四川省社科联主席杨泉明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成为沿线国家共同的“机遇之路”,同时也为四川发展奠定了区位新格局,提供了开放发展的广阔新天地。
“强调国家战略背景下四川的发展,不能就四川论四川。”杨泉明认为,四川发展需站在全国乃至世界的高度,打开视野的关键在于“协同”两字。
如何协同发展?关键在于“机制”。“包括搞产业、经济增长点、增加税收、扩大GDP,要围绕协同建立新机制,把经济纳入协同的路子上。”杨泉明说。
“既要盯准前沿抬头看路,更要打牢基础练足内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杨泉明表示,“一干多支”理论创新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以全面立体的视野,促进政、产、学、研、用的跨界别、跨学科、跨地域的协同研究,以此提高创新成果的科学效用。当前四川省社科界跳出四川模式研究四川,进一步创新研究方法和手段,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揭示经济社会现象背后的客观规律。
推进城乡基层治理
高校应加强“学科+人才”双输出
“深刻把握四川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衔接点和机遇,深入探讨四川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赵德武说。
“上周我也参加了会议,感触很深!”在刚刚结束的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中,明确了推进四川省城乡基层治理的主攻方向。赵德武认为,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中,高等学校肩负重要使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强基层治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跟踪研究。
同时,高校也在为基层治理输送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据了解,目前,西南财经大学对社会学博士点进行了整合,就是为了强化社会治理方面的建设,以便于更好地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寻找开放性解决方案
用来解决中国不平衡发展
“西部发展,必须要有支撑西部发展的理论。”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执行官汤继强强调,以“一带一路”倡议与“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的契合为突破口,以成渝城市群发展带动和提升西部经济一体化发展,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研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四川区域发展重大战略的内涵、特征与形势,对于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说,也是一个必然趋势。
数字显示,2019年1-10月四川贸易进出口总值逆势上扬,达到5489.3亿元,实现14.8%增长,远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2.4个百分点。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四川外贸何以取得如此佳绩?
“解决四川与中国问题,一定要有开放性的解决方案。”汤继强教授认为,这得益于四川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这也进一步说明四川发展必须寻找开放性解决方案。
“一艘船队,航行最慢的船决定了整个船队航行的速度,过去西部地区就是航行最慢的那条船。”把四川发展战略放在国家发展战略,乃至全球视野进行考量,汤继强对此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把“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的考量,用来解决中国不平衡发展的问题,四川“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战略做好了,解决区域不平衡问题就能找到答案;二是一定要在西部建设产业中心和经济中心,提升四川与世界对话的能级;三是以四川的发展,以及广大内陆地区的发展推动国家的均衡发展。
区域协同
最终落在“产业”与“经济发展”
“西部陆海新通道相当于我们的血脉和神经。四川如何在陆海新通道里面发挥作用?”成都市社科联主席杨继瑞从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入手,围绕四川发展和西部发展作了主题演讲。他认为,陆海新通道对于四川和重庆的意义非凡,但如何构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机制很重要。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长江学者刘锡良表示,根据四川目前发展情况看,“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完全可以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后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这需要用全球视角看这个问题,用开放的视角看这个问题。任何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而金融也不能离开产业,他强调,“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最终要落实到“产业”和“经济发展”,这就需要强调金融创新,“新兴产业出现,产业革命要完成,必须得益于金融创新”。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 标签:
- 编辑:杨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