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护肤常识  美白

四川净土保卫战攻坚观察:土壤治理的“川味”配方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1-2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两个首次】

  ●五部门联合详查我省当前的土壤污染状况,将对已发现农用地可能存在问题的区域进行详查,对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质量状况进行调查。详查2020年底结束,总共历时4年,如此大规模的“摸家底”,在四川尚属首次

  ●增设三个土壤环境风险管控试点区,这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次。在源头控制与风险管控、土壤监管能力建设、土壤科研技术推广等方面开拓创新

  【多种办法】

  ●在绵竹对2040亩农田采取大面积钝化修复和植物修复等措施,以实现土壤中有效镉和农产品中镉含量逐年降低

  ●在古蔺县石屏镇,通过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以及新型渣堆稳定技术,275.2亩污染耕地被成功治理

  ●预计两年后,我省100个主要工业园区将基本建成水气土协同预警体系,进一步提升园区防控预警能力,确保土壤环境质量安全

  11月的一天清晨,绵竹市兴隆镇灵桥村村民正在田地里劳作,放眼望去,田间地头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前几年我们的土壤有问题,这两年城里来了好几拨人给土壤治病,还带走了地里种的庄稼去检验。”村民老田告诉记者,如今灵桥村的2090亩农田已经修复完成,种出来的粮食一定能和往常一样饱满香甜,让人放心。

  亿民赖此土,万物生斯壤。灵桥村的治土尝试,是我省积极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的缩影。2016年年底,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并发布施行。经过三年实践,我省“治土”有何成效,下一步又将如何发力?

  本报记者 殷鹏

  配方一 摸清家底

  密布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

  目前已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

  千百年来,土壤都被视为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四川的土壤状况究竟如何?

  早在2006年,四川便启动了一次全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对4075个监测点展开监测,初步掌握了四川土壤污染概况。调查结果显示,我省耕地、草地土、林地、典型重点地块及其周边土壤均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未利用的土壤也存在超标现象。从区域分布来看,攀西地区、成都平原区、川南地区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区域性污染隐患较大。

  “城镇工矿企业场地历史遗留污染隐患也较大。”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康宁说,由于城市规模扩大、企业搬迁入园和破产倒闭等原因,全省各地遗留的不少工业企业场地,存在一定程度的土壤污染风险。

  因上次详查监测点位相对较少,且过去较长时间,为更准确地掌握我省当前的土壤污染状况,2017年初,我省环保厅、财政厅等5部门联合出台《四川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依托省、市两级相关部门人员和专业技术力量开展详查。

  记者了解到,此次详查2020年底结束,总共历时4年,对已发现农用地可能存在问题的区域进行详查,对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质量状况进行调查。如此大规模的“摸家底”,在四川尚属首次。根据此次调查成果,还将布设国控、省控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定期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今年3月,我省完成了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工作,形成《四川省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成果》。”康宁透露,为做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全省共布设点位28143个,累计采集表层土壤样品28143件、水稻样品3158件、深层土壤样品3685件,制备并流转测试样品及入库样品约20万份,分析测试样品近8万份。

  这份沉甸甸的详查成果,已经省政府审定后上报至生态环境部,待国务院批准后,相关调查成果将予以公布。

  此外,我省还积极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目前已基本完成信息采集工作,纳入调查的在产企业、关闭搬迁场地、垃圾填埋场以及尾矿库等地块共5297个,已完成信息采集现场调查5295个,预计明年6月底完成采样和测试,为全省土壤风险管控、治理修复提供数据支撑。

  配方二 修复土壤

  绵竹、古蔺两个国家耕地土壤

  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顺利完成

  绵竹是全国四大磷矿基地之一,土壤中镉本底值较高,加之工矿企业污染物排放、不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区域土壤镉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为消除土壤镉污染隐患和环境风险,2015年,我省启动了绵竹市耕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

  “项目位于绵竹市灵桥村,修复面积为2090亩。”绵竹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从2015年10月起,项目分两期实施:前期为50亩,进行修复技术筛选;后期对2040亩农田采取大面积钝化修复和植物修复等措施,以实现土壤中有效镉和农产品中镉含量逐年降低。“所谓钝化修复就是通过相关技术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活跃度,让其不被或者少被农作物吸收。植物修复原理是选育对某种重金属高附集植物,不断将重金属从土壤吸附到植物体,从而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康宁介绍。据悉,如今2040亩大面积钝化修复工程与植物修复工程已全部完成。

  土壤污染治理难度大、周期长、见效慢。为保证项目有序推进并取得良好环境效益,当地专门成立该项目的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农工委、财政、国土等相关部门协同推进,还邀请了中科院知名专家出谋划策,确保土壤污染治理见实效。

  而在古蔺县石屏镇,类似的治理也正同步推进。

  受多年“土法炼磺”生产影响,古蔺县石屏镇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情况严重,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正是因为如此,我省首个土壤污染修复试点工程便设在石屏镇。

  痛定思痛。2015年,古蔺县计划用3年时间逐步解决石屏镇“土法炼磺”造成的工矿污染问题。为对症下药,当地邀请中科院研究员陈同斌、陈卫平等专家来到石屏镇炼磺区调研,对四川大学编制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2015年治理方案》进行评估,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目前,通过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以及新型渣堆稳定技术(即在渣场上,通过层层覆盖土等举措,将污染物与农作物隔离开来,让污染物不被农作物吸收),石屏镇275.2亩污染耕地被成功治理。同时,通过修筑水平梯田、完善田间道路和灌排系统,耕地土壤正常生态功能逐步得到修复,土地已交付村民正常使用。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两个项目都被列入14个国家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项目。如今项目顺利完成,表明我省的土壤治理与修复能力再上了一个新台阶。

  配方三 风险管控

  在德阳、泸州、凉山三地

  开展土壤环境风险管控试点区建设

  记者对比国家“土十条”与我省《工作方案》后发现,《工作方案》新增加了一条内容为:优化土地资源空间布局,探索土壤风险管控模式。

  为何增加这一条?康宁解释,“我们在细化国家‘土十条’所确定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四川实际,增设了风险管控试点区等内容,以影响食品安全和人居健康的污染区域为重点,选择德阳、泸州、凉山三地开展土壤环境风险管控试点区建设”。

  为何选择这三地?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三个地方代表土壤污染的三种类型,其中,德阳属高本底值区域(即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本来就超过标准值),泸州属于矿产资源枯竭城市,凉山则是矿产集中开发区,在这三地展开土壤环境风险管控试点,是对不同类型污染土壤进行风险管控的有益探索。

  “土壤一旦受到污染,完全修复难度极大,因此风险管控很重要。”康宁说,在欧洲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土壤污染预防、管控、治理的经费比例约为1:10:100,即预防阶段需要1元钱的事,到了管控阶段要10元,治理阶段将达到100元。

  我省在治土上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整体思路,重点对未污染土壤实施优先保护,对已污染的土壤实施风险管控,逐步建立起土壤污染综合防控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我省增设三个土壤环境风险管控试点区,这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次。此外,还在崇州、绵竹、古蔺、江安、船山、犍为、安州、蓬安等8个县(市、区)启动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示范区建设,在源头控制与风险管控、土壤监管能力建设、土壤科研技术推广等方面开拓创新。

  目前,上述11个试点区域按照建设方案确定工作任务,正全力开展土壤风险源管控清单建设、聘请土壤环保管家、推进试点示范项目等重点工作。

  创新不止于此。当前我省正在开展工业园区水气土协同预警体系建设,在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一套园区水气土协同预警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主要包括水气土监测监控网络、智慧管理平台和预警指挥中心。”康宁透露,水气土协同预警平台将覆盖园区内所有重点企业及周边一定范围,整合环境质量、污染源、安全等监测数据,综合研判和防控土壤环境风险。

  “这个预警体系功能齐全。”四川省环科院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高程说,它利用物联网、GIS地理信息、大数据、环境模型等技术,对污染源、环境质量等环境要素进行全面感知、实时采集和自动传输,动态、全面、准确掌握园区环境污染排放、治理设施运行及环境质量状况,让环境质量风险可防可控。

  目前,德阳、泸州、汉源、石棉和五通桥的5个工业园区已开展水气土协同预警体系试点建设工作。同时,富顺、甘洛、绵竹、船山、崇州、彭州等地园区也已启动该项工作,正抓紧编制实施方案,计划经过两年建设,我省100个主要工业园区将基本建成水气土协同预警体系,进一步提升园区防控预警能力,确保土壤环境质量安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