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国资委深入一线调研 产业扶贫如何“扶”出长远致富路
本报记者 朱雪黎
“白河牧场改制进展如何?阿坝州很快就要冷起来了,必须尽早启动清资核产等改制准备工作。”8月19日,省国资委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专题会议刚一结束,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徐进就找来副主任沈汝源询问委管企业四川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省国资公司)下属单位白河牧场改制进展。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省国资委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特点,突出问题抓调研,抓好调研促工作。7月以来,省国资委遴选出脱贫攻坚、国企混改等8个调研主题,由8位班子成员带队,奔赴全省各地各企业开展调研。其中,徐进带队进行国企产业扶贫调研。白河农场改制,就是调研组希望借助国企力量,让产业扶贫为当地“扶”出长远致富路的重要一步。
【在现场】向改革要发展空间
7月21日,站在位于阿坝州若尔盖县的白河牧场,看着眼前优美的风景,徐进十分感慨,“这么好的资源,不能再守着金饭碗受穷了。”
白河牧场组建于1955年,是省内唯一的省属县管国有农场企业。尽管地处“黄河九曲第一湾”核心腹地,守着高原生态产业资源“金饭碗”,但受制于历史遗留问题,一直过着“穷日子”。去年全场实现利润60余万元,而要管的人却多达1500余人。
企业并非没有努力。和科研院所合作种植油菜,高原菜油供不应求,企业超八成利润来源于此。“我们正积极争取组建新公司,力争打造中国高原菜籽油第一品牌。”省国资公司董事长陈争涛说。但是,种植面积偏小、资金实力不强、整合力度不够等现实制约难以突破。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草种项目中。“目前,全国草种需求量很大,公司现有3000亩草地资源,严重不足。”陈争涛说,该公司下属企业希望能争取周边更多草地资源,打造全国最大的草种基地。
草原上调研,每个点位之间车程都要一两个小时。调研组为实地探访更多项目,采取了下车调研、上车研讨的方式。“白河农场调研当天,晚上开会讨论直到凌晨。”调研组相关成员说。
看得越多,谈得越深,调研组就越意识到,要成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真正做大做强高原生态特色产业,还需要向改革要空间。
“资金、规模等问题背后,根本是体制机制不合时宜。”徐进说,白河牧场是国资委监管的唯一一个还未改制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产权权属关系责任不明、企业办社会管理职能负担沉重等历史遗留问题,使得其无法以真正意义上的法人主体开展生产经营。
调研一回来,省国资委就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并邀请知名机构着手白河农场改制事宜。“近期,省国资委将和阿坝州正式签署相关战略合作协议。”徐进说。按照计划,白河牧场有望年内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完成公司化改造后,将通过混改组建新公司,重点发展特色种养加工和特色旅游等,尽最大可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近年来,全省国资系统以产业扶贫为抓手,积极助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目前,全省国企已在全省贫困地区签约实施了56个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1.2万亿元。产业扶贫给全省贫困地区带来可喜的变化。与此同时,也存在部分项目推进不够理想,服务地方经济广度、深度有待提升等问题。调研组将对现有项目逐一研究、分类施策、对症下药。
【听心声】解决问题才是终点
省国资委副主任任兴文:近年来,国资国企推进定点扶贫取得较好实效。但调研中,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短板。突出抓好市场化解决区域贫困、社会化助力脱贫增收、平台化培养内生动力将成为下一步的重中之重。
省国资委党委专职副书记吴晓曦:调研中,我们发现强化企业董事会内部建设的同时,优化、强化出资人对企业董事会的监督也至关重要。我们发现,目前不少专项考核各自为政、缺乏统筹,一方面企业反映考核过多、过难,一方面出资人也难以通过这些考核客观、真实了解企业运营。如何构建一条能真实体现企业运营效果的统筹评价主线和体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看报告】抓关键 做好精准扶贫
国企参与产业扶贫,就是要牢记初心、担当使命,进一步增强做好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的政治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对贫困地区群众的深厚情感,抓住市场手段这一关键、突出资源转化这一重点、强化重大项目这一抓手、实现互利共赢这一目的,助推当地群众致富奔康、产业提档升级、生态有效保护。
——《四川国有企业产业扶贫调查报告》
完善配套建设,指导混改工作规范推进,要完善搭建混改项目信息发布平台,创建混改企业项目数据库和长期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差异化跟踪、总结各类混改方式企业效果,向社会公开推介省属企业混改项目。
——《推动国企混改试点工作不断深入调研报告》
- 标签:
- 编辑:杨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