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边陲小镇谱华章 魅力之城再出发
在珠海香炉湾畔,渔女雕像静静伫立在情侣路旁。在许多年的时间里,这位手捧明珠的优雅渔女,伴随着潮汐涨退,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崛起。
放眼眺望,绵延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如卧龙横跨伶仃洋上,往返三地的穿梭车辆日夜不息,一幅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历史的航程波澜壮阔,时代的大潮奔腾不息。新中国成立之初,珠海还只是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如今已发展成一座现代化花园式的海滨城市。
70年奋斗史,40年开放路。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如今,珠海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扇窗口、一张名片。站在新起点上,珠海将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继续勇当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探路尖兵,推动特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在南海之滨续写新的奇迹。
探路尖兵
“敢为人先”
激发城市活力
新中国成立之后,才诞生了“珠海”这个名字。据珠海市志,1953年,曾经的渔民县正式定名为珠海县,1979年,珠海撤县改市,由此翻开了城市发展的全新篇章。
建市翌年,《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通过,珠海360余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上划出6.81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珠海经济特区横空出世。
在当时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建设者们凭着创业拓荒的激情,无畏风雨开放探路,诸多“吃螃蟹”之举至今仍为人们所铭记:创办全国首批“三来一补”企业,设立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酒店,推出影响深远的科技重奖,打造举世瞩目的中国航展,设立全国第一个跨境工业园区……
与此同时,珠海逐步解开计划经济体制的枷锁,率先采用“我方提供土地,外商负责资金”的中外合作经营方式,率先打破“大锅饭”的分配制度,率先实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五个统一”,率先探索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率先出台地方“两法衔接”条例,率先出台政府部门权力清单等。
珠海,成为中国对外开放“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和对外政策的窗口”之一。
1979年至2018年,珠海地区生产总值由2.09亿元增至2914.74亿元,人均GDP位列全省第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期间,横琴岛经历10年发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9年开发建设以来,横琴相继获批为国家新区、自贸试验片区和国际休闲旅游岛,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发放全国首张商事主体电子证照银行卡、推行全国首创跨境电子税票、成立全国首家内地与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实际落地制度创新成果370项,多项改革创新措施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
如今,从规划建设“澳门新街坊”综合民生项目到粤澳合作产业园剩余2.57平方公里实施由澳门主导的共商共建共管新机制,越来越多的机制创新仍将持续深刻影响每一个生活在珠海、澳门的居民。
“敢为天下先”的珠海经济特区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珠海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珠海必须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以横琴为主平台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
作为桥头堡城市,珠海将借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历史机遇,集聚、联通、配置和融合湾区乃至全球的创新、人才、资本、技术、文化等资源要素,不断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创新经济
为高质量发展
提供不竭动力
不久前,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名单公布,格力电器凭借超过2000亿元的营收成绩和创新能力位列榜单414位,这也是珠海企业在世界500强榜单上“零”的突破。
成立之初的格力电器是一个只有一条简陋的、年产量不过2万台窗式空调生产线的无名小厂,靠着自筹10万元资金艰难起步,逐步发展成家电行业的翘楚。
在成为世界知名空调器制造商的路上,格力电器令人瞩目的是处于领先水平的研发技术。科技创新照亮格力电器前行之路的同时,也为珠海加快构建创新驱动型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而这一切,与珠海科技创新的基因密不可分,人才是重要支撑。1992年,“百万科技重奖”一声春雷响,轰动全国,创新的种子在这座城市迅速破土发芽。正是在这样的的环境下,珠海吸引了求伯君、雷军、史玉柱、董明珠等创业者来此寻梦。“那时公司招人特别好招,在珠海的科技人员也都愿意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金山老员工章立新回忆。
随后,珠海在一次次上下求索中逐步找到了创新经济发展的钥匙。“从产业结构来讲,珠海一直以来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创新引领的高端产业集群发展。”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认为。
数据有力地证明,珠海的创新型经济潜力巨大:截至2018年底,珠海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突破2000家,比2015年增长了4倍多;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科技进步贡献率3项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二;全市财政科技支出46亿元,在珠三角九市中排名第三。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珠海全面强化产业规划和引导,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在做大做强家电电气、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支柱产业的同时,将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当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珠海优化资源配置、深化创新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和强大动力。今年以来,珠海把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优先任务,积极参与“两点两廊”建设,3月,珠海横琴新区管委会与澳门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产学研示范基地;5月,珠海市人民政府与澳门科技大学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开展多领域深层次合作;6月,香港中文大学珠海创新创业基地正式落户珠海高新区,将助推高校科技成果顺利实现转化。
与此同时,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也把目光投向了珠海:华为将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与珠海香洲区开展深入合作,打造大湾区珠江西岸重要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中心;腾讯云启基地计划导入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产业生态资源,在珠海建设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魅力之城
生态优先勾勒
可持续发展蓝图
珠海情侣路上,人们悠然漫步,目之所及是波光粼粼的大海和被浪花拍打的礁石小岛,不少白鹭或在沙滩觅食,或在低空飞翔,勾画出这座城市美丽的滨海风景。
正是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选择,使得珠海生态环境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建市之初,珠海即向“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道路挥手告别,秉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理念,先后出台城市发展的“五项政策”、土地管理的“八个统一”、环境保护的“八个不准”等规章制度。
70年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珠海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空气质量、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指标常年居全国前列,近两年在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综合排名中均位居榜首。
城市发展的核心在人。一代代建设者用汗水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也在用一项项民生保障措施予其温暖。70年来,随着城市生长,一张惠及全城的民生保障网络也在织牢织密:率先出台首部“社保法规”,率先建立全民医保体系,率先推行12年免费教育……珠海在民生领域的投入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而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入推进,民生保障也逐渐延伸到澳门。目前,珠海已在跨境办公、港澳人员子女内地入学、澳门医师内地执业、澳门人参与内地医保、跨境法律服务等多方面先行先试,实实在在增强两地居民的认同感与获得感。
同时,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中,珠海长隆海洋王国二期、珠海长隆剧院、星乐度
- 标签:
- 编辑:杨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