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推《夜京城消费指南》
北京夜间经济恐怕不会因冬季气温降低而降温,北京市商务局将发布新举措来保障冬季夜间经济。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孙尧在11月29日举行的2019(第十三届)北京商业高峰论坛上透露,北京市将推出《夜京城消费指南》,陆续开展“夜”文化主题活动、特色夜间促消费活动,并打造深夜食堂特色街区。同时,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商业企业也针对冬季夜间经济屡出新招。
指路网格式布局
随着冬日的到来,北京夜间经济因气候影响面临着新挑战。为保障夜间经济不降温,孙尧在2019(第十三届)北京商业高峰论坛上透露:“将在巩固夏季夜间经济发展基础上,开展冬季主题活动,推出《夜京城消费指南》,不断丰富冬季消费供给,打造有品质、有特色、有温度的‘夜京城’品牌,提升消费体验。”
“北京很多夜间消费场所,消费者并不了解。特别是外来消费者,尤其是第一次来北京的游客,就会遇到这个问题,到晚上不知道去哪活动、娱乐、消费。”孙尧表示,到2021年底,全市将形成一批管理规范、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夜京城”地标、商圈和生活圈。
据介绍,《夜京城消费指南》将为弥补这方面的短板提供支撑。孙尧透露,《夜京城消费指南》将对消费设施进行分类,以不同业态、不同形态等现代信息方式推送给消费者,消费者也可通过App检索获取夜间消费信息。此举也是发展夜间经济时,政府应提供的引导和服务。
2019年7月,《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正式发布实施。按照规划,北京夜间经济将形成“499”的网格式布局,即4个“夜京城”地标、9个“夜京城”商圈和9个“夜京城”生活圈。其中4个“夜京城”地标包括:前门和大栅栏、三里屯、国贸、五棵松;9个“夜京城”商圈包括:蓝色港湾、中粮·祥云小镇、荟聚、世贸天阶、奥林匹克公园、簋街、食宝街、朗园和合生汇;9个“夜京城”生活圈包括:天通苑、上地、梨园、常营、鲁谷、回龙观、永顺、方庄和五道口。
据了解,在“499”格局中,夜京城地标、商圈和生活圈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夜京城地标是“首都夜经济的国际名片”,夜京城商圈为“首都夜经济的活力支点”,夜京城生活圈则将成为“首都夜经济的便民网络”。
多举措固化夜间活动机制
“有一些夜间活动机制需要固化下来。如体育设施、博物馆等设施在四季的开放经营时间,目前随意性较强,消费者很难选择、安排自己的消费行为和时间,以后将尽量固化下来,这样可以让消费者有规律可循。”孙尧表示,希望未来能把夜间经济的各方面细节制度化、常态化,并向全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
孙尧还透露,在冬季夜间经济的发展方面,未来将陆续开展“夜”文化主题活动、深夜食堂特色街区、特色夜间促消费活动等。
各商业企业也以丰富的活动激活夜间经济。侨福芳草地市场销售部总经理徐光磊表示,侨福芳草地购物中心将发挥企业“盒子式”业态的特点,在冬季展开新的夜间经济活动。包括12月启动的“夜文化经济”,涵盖夜间艺术表演、夜间美术馆导览、夜间佳片赏析、助眠健身课程、文娱活动以及定制化餐饮等业态,形成“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的夜经济消费模式。
另外,北京商报记者近日在4个夜京城地标之一的五棵松华熙LIVE看到,冬日周末的夜间客流并未因气候原因减少,部分华熙商家将外摆餐饮的区域用透明大棚遮挡,起到了一定的保暖作用。同时,华熙和中粮·祥云小镇都在冬季开展了冰雪主题活动,引入了来自荷兰的冰雪运动品牌“冰世界IceWorld”的户外滑冰场项目,吸引了大量亲子客流在夜间进行文体消费。
“盒子式”商圈减少气候影响
“纽约、伦敦等城市同样会有寒冷、阴雨天气,天气情况并不是制约夜间经济的关键要素。”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科技部主任王强就冬季夜间经济话题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如果能够提高供给质量,创造更好的消费体验环境,仍然可以带动夜间经济的发展。
王强建议从三方面进行北京夜间经济的冬季经营。
一是面向不同目标人群特别是年轻消费群体,加强夜间经济消费场景的研究与策划,深挖文化、展演、体育、休闲等业态和产品,充分利用商业综合体、剧院、体育场馆等室内设施克服天气影响,建设特色鲜明、富于黏性的吸引力锚点。
二是除了树立“夜京城”地标区外,还应该尽快针对活力不足、服务较少的生活、科教、产业区,制定夜间经济促进措施,允许市场主体发展体育健身、24小时便利店、深夜食堂等设施业态,提高北京的“烟火气”和“包容度”,打造多元、普惠的夜间经济载体。
三是部门联动、综合施策,切实减少发展夜间经济的制度成本和管理成本,并给予市场主体夜间电价优惠、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盒子式”夜间经济商圈就是室内设施克服天气障碍的典型。由北京商报社和北商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9北京商业发展蓝皮书——“越夜越北京”夜经济系列调查》显示,“盒子式”夜间经济商圈指主要在室内进行经营活动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如海淀中关村食宝街、朝阳合生汇等。这一类型的夜间经济商圈具有受气候、季节因素影响较小,更适合家庭消费者全家出行等特点,但由于室内环境和统一物业管理的限制,夜间延长营业时间的难度也相对较大。
除了商家延长营业时间存在限制外,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马亮表示,冬季发展夜经济最重要的是解决出行难的问题。“很多人和朋友聚会后时间通常都在十一二点左右,能选择的交通方式非常有限。如果能延长公共交通运营时间,利用大数据等方式优化交通线路,减轻市民冬天出行的困难,就可以减轻夜晚交通的担忧。”
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张佰瑞看来,地域因素确实会对发展夜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北方在冬季会面临出行、天气等不利因素,这是较难改变的客观因素。因此,政府在管理方面负有夜经济“掌灯人”的责任。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 标签:
- 编辑:杨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