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观察】自驾游热了,基础设施要跟上
根据中国旅游车船协会的数据,去年我国自驾游已达35亿人次。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在自驾游途经地和目的地停留,人均停留时间为2.97天,消费1062元。
针对不断增长的自驾游市场,相关主管部门也在加强管理力度,文化和旅游部最近发布了两项自驾游营地标准,根据新的标准,我国将对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分级管理。截至2018年 ,我国已建成自驾车旅居车营地540个,在建388个。
不过,目前全国旅居车保有量刚刚突破10万辆,这意味着绝大部分游客是采用自有或租赁车辆而非旅居车辆出行,并不见得会在相关营地停靠,其不可避免地在途经地和目的地产生餐饮、住宿等消费,也会产生各式各样的需求。但是,这些需求并不见得能得到及时有效满足。比如简单的如厕问题,就可能困扰相当一部分自驾游人群,特别是在离开设有服务区的高速公路之后。
在飞机和铁路逐渐便利的当下,消费者选择自驾游,往往是为了欣赏沿途的自然风光,目的地也非大中城市,而是乡村。但是,不论是在山区、湖边还是田野,乡村基础设施的薄弱,依然困扰着消费者。有的地方公路虽然通车,但是包括垃圾处理设施、公共卫生间、加油站在内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有的地方虽然挂起民宿和农家乐招牌,但是餐饮和住宿接待能力和质量依然有限,相应人才储备也不足。
更为关键的是,这些自然风光较好的地区,往往也曾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本来就薄弱。消费者选择自驾游,不仅是为了看风景,也是出于对田野生活的某种向往。然而,薄弱的基础设施很容易让消费者的出行旅游体验大打折扣,大量外地游客的涌入,也使得当地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商业设施的服务能力受到考验。
事实上,对于当地管理者而言,如何应对自驾游游客也是个棘手问题。自驾游消费者喜爱的是沿途风光,观景无须支付门票,地方财政收入有限,可为此要付出的社会管理支出却大为增加。但如果事情反过来,地方管理者先期进行基础设施投入呢?
自驾游消费者需要的不只是一条公路,一个停车场,其不仅需要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娱乐在内的一系列高质量的消费服务项目以提升旅游体验,也需要包括一系列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为其出行做保障。换言之,基础设施越好,消费项目的投资就越多,游客逗留的时间越长,产生的相关消费也就越多,对于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就更为明显,地方管理者应当算好这笔账。
通过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吸引更多自驾游游客消费,在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收入和更为先进的生活理念的同时,也能够促进乡村有效振兴,最终形成良性的发展循环。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 标签:
- 编辑:杨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