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挖掘好故事
如何将鲜活的生活经验提炼成生动的艺术经验,用笔头、镜头挖掘和记录时代故事?第七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多位创作者对此表达各自的创作态度和方法,本版予以编选,以飨读者。
——编者
侯鸿亮(制片人):优秀作品一定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相关。别的国家的故事或者过去成功的故事,拿到今天来原样复制,一定会水土不服,除非本土化或者和今天的连接做得特别好。对我来说,与其这么下功夫做文章,不如创作一个新的故事。
一个好故事要能够给观众提供新鲜经验,引发情感共鸣。创作者首先要喜欢自己的故事。比如电视剧《都挺好》,故事让我很感兴趣,父亲形象也颠覆以往。这部作品让我们重新思考父与子的关系、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以及怎样面对我们的家庭。这都是《都挺好》提供的新鲜经验。我2010年就看过《都挺好》原作,当时就很激动,今天播出依然引发观众热烈讨论,说明这部作品表达了大家共同的情感。
五百(导演):创作者首先要自信,相信自己真心喜欢的东西也一定会有观众喜欢。其次要下功夫,把故事带给自己的感动传递给观众。艺术作品的社会性非常重要,如果创作者看到某个地方笑了,观众却没笑,那就是创作者的问题。我觉得艺术创作没有那么多代沟,人的许多情感是共通的。人们经历相似,比如都经历过小学、初中,经历过青春岁月和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时光。如果一个艺术作品的受众定位是初中生,创作者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来创作,使观众产生共鸣。我们希望做到,这一代初中生看完,下一代还会再看。创作者要有创作出可以流传的文艺精品的抱负和自信。
余飞(编剧):剧本确实比较重要,对于一个影视或舞台作品,编剧是创意的基础,有了编剧才有后面一系列环节,但是没有后面这些环节,一部作品也不能成立。也就是说,不仅编剧重要,导演和演员也很重要,团队搭对了,才有可能创作出成功的作品。
对于怎么选一个题材、怎么做出一部精品,在技术上有一整套复杂流程。编剧,我认为也是要讲技术的。有些编剧不太讲技术,写过一部好剧以后,就再没出过其他作品。一个职业编剧应该是可以持续创作生产的,这就需要技巧。具体来说,就是剧本中信息量的叠加,以及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的叠加。对于故事中出现的矛盾冲突,要用技巧来解决,而不是用巧合来解决,这样这部戏的“干货”就会很足。信息量充足、解决问题的技巧丰富而智慧,是编剧重要的创作本领。
戴骅(动画从业者):我们常用数据来选择创作题材、选择哪个演员出演角色,但我们不能成为数据的奴隶、被数据绑架。我们更需要的是方法论,即怎样使用数据、怎样让数据为创作服务,帮助创作者做出理性的前瞻判断。
有一个动画师跟大家分享过他作品成功的原因。他每天在速写本上画女儿日常生活状态,记录女儿成长的点点滴滴,突然有一天,觉得可以从中发酵出很多故事。这个创作故事让我很震撼,说明要想找到一个好故事,必须发自创作者的真情实感。创作者要在乎故事中的人物,当对人物的关爱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迫不及待地要将这个故事讲述出来、与大家分享。从心开始、从感情开始,这是找到好故事的天然途径。
- 标签:
- 编辑:杨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