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护肤常识  保湿

票房和观影人次九年来首现负增长 出精品成破局关键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6-2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票房和观影人次九年来首现负增长

  出精品成电影企业破局关键

  在科幻片《流浪地球》引爆春节档取得惊艳开局之后,中国电影市场进入了一连几个月的冷静期。2019年上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和正在进行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传递出的信号也表明,中国电影市场正在经历分账票房和观影人次双负增长的调整周期。

  在资本退潮、上市公司市值缩水、行业信任危机的倒逼之下,影视公司正在蓄力“抱团过冬”,向精耕细作的内容端发力,提升电影的艺术表现力和社会影响力,向着影视行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靠近。

  影市低迷:9年来票房和观影人次首现负增长

  “尽管非常想支持国产片,但最近的确没什么大片上映,也许是暑期档还没开始。”6月23日,前来北京芳草地购物中心地下一层的卢米埃影城观影的几名观众最终选择了俄罗斯电影《绝杀慕尼黑》,他们感觉上半年的国产“大片”乏善可陈。

  不仅观众有这样的感受,多家影院的负责人纷纷表示,2019年的电影市场确实有点“冷”。票房数据显示,相较于前两年,今年上半年的电影市场“爆款”奇缺,单片平均票房较低。票房超过10亿元的电影仅有6部,除了“春节档”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之外,剩余的《复仇者联盟4》《大黄蜂》《惊奇队长》均不是“中国制造”。

  猫眼数据显示,截至6月23日下午,2019年度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300亿元。这个时间比2018年突破300亿元的时点6月16日整整晚了一周。同时, 2019年1月至5月,中国电影分账票房(不含服务费)累计为249.41亿元,同比下降6.35%。在观影人次方面,2019年1月至5月观影人数仅为6.89亿人次,相比2018年同期减少了约1亿人次。

  这是中国电影分账票房(不含服务费)和观影人次自2011年以来出现的首次下降。

  对此,拥有制片与院线双重业务的博纳影业创始人于冬感触尤为深刻,“去年票房609亿元,平均到每一天票房约为1.68亿元。而今年迄今为止,有40多天每天的平均票房大约在三四千万元,足见市场冷淡。”

  在市场缩水的趋势下,令人担忧的是,我国银幕数量的扩张并未减速。过去十年,中国银幕数量保持高速增长,直至2017年,中国银幕数超越北美市场,成为全球电影银幕最多的电影市场。

  2018年全年中国增长银幕数为9300块,累计6万块银幕,2019年4月份中国市场的银幕数高达64000张,位列全球第一。然而另一方面,电影院高速扩张带来的直接影响体现在,单个影院的平均票房在2018年下降了8%,并且预计还将进一步下降。

  资本逃离:上市公司市值缩水

  电影行业步入低谷的迹象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方面,电影票房从快速增长到增速放缓,再到数据下滑;另一方面,行业层面信任危机的暴露,及其导致的融资不畅;最后,上市公司市值急剧缩水,资本进一步后撤。

  继去年全面取消8.8元、9.9元等超低价票之后,电影市场迎来“最强票补禁令”。虽然售票平台仍有部分特价票可供出售,但观影人次受到较大影响。今年年初的票价上涨进一步抑制了三四线城市受众的观影愿望。

  除了票价偏高,在保利影业董事长李卫强看来,“去年上映的电影数量不少,但质量与观众的期待有差距。”“爆款”供给不足也是观影日趋理性的观众不再买账、导致票房失利的一个原因。

  除了《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等少数头部作品外,大量长尾电影“出头”越来越难。来自上海国际电影节论坛的数据显示,每年只有10%到20%的中国电影能盈利,5%的电影有机会成为爆款。在2018年,超过70%的电影票房不足1500万元。

  事实上,从2017年底蔓延至今的“影院倒闭潮”已给行业敲响了警钟。根据拓普电影智库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平均每天都有一家影院停止营业。2018年四季度因营业调整等原因,没有票房入账的影院已经多达2100家,占全国影院总数的五分之一。生存困难的不仅是小影院、新影院,传统院线的日子也不好过,市场占有率与上座率持续走低,盈利能力不及预期,同比票房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

  “影视行业目前面临信任危机,整个行业的士气低落。”光线传媒有限公司总裁王长田说。

  除了信任危机,资本大退潮,行业内上市公司市值大衰退已是不争的事实。

  2018年以来,中国电影产业先后经历了增速放缓、资本退潮的危机。资本青睐并砸重金的古装、大IP、大制作的电影频频失利。

  一些上市影视公司市值大幅缩水,许多项目计划搁浅。除了阿里影业一枝独秀、最近一年逆势上涨了50%外,影视股几乎全线下跌,整体市值的跌幅相比2016年高点超过1000亿。

  王长田在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时给出一组数据:“从2016年影视行业上市公司市值高峰到现在,整个影视行业上市公司市值平均下跌达到72%。现在影视公司市值只有过去三分之一不到,一家上市公司市值跌个80%属于正常跌幅。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几乎是无法进入的。”

  除资本层面外,影视行业在业务层面也遭遇考验。在多重因素交织影响下,无论是申报电影备案还是电影开机数量都在严重下滑,从业者都在观望等待、犹豫不前。一些影企制片人表示,去年原本预计几百家影视公司将关门,现在看来远不止此,同行见面打招呼说的是“活着就好”。

  抱团取暖:出精品探新路是破局关键

  电影产业寒冬背后,是前些年电影投资过热带来的产能过剩等问题,税务等问题带来的行业信任危机,资本过度逐利带来的资产高估,以及行业专业人才培养断层、电影工业化体系不够完善等顽疾的暴露。

  在行业秩序的重建过程中,不少从业者开始积极呼吁行业回归到以内容为主导的健康体系下。业内普遍认为,电影行业的核心是优质内容。想存活下来,还是要先从内容质量关进行突破,拿作品说话。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联合出品、共同操盘、抱团取暖已经成为常态。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平说,“现在不是你一指头我一指头,是所有手指头圈成拳头。”

  “每家电影公司都会有自己的看家本领,现在是考验所有电影公司专业程度、专业态度的关键时刻。”于冬表示,中国电影需要突破。“比如《流浪地球》做到了科技的突破,我们还要在美学上进行突破。借鉴现代电影技术和现代电影语境,赋予过去传统主旋律电影一种新的样式,让它跟世界演员接轨,跟年轻人接轨。就院线而言,也应在5G时代利用好影院的剧场效应,不断提升技术水准,提供给观众一流的视觉沉浸式体验,实现技术方面的突破。”

  寒冬中求破局,业内将目标对准“出精品、探新路”。王长田表示,“中国电影仍有非常多的领域、题材、表现方式以及风格需要探索,以拓宽中国电影的边界。”

  谈及内容创作,王长田认为,追求视听为目标的商业大片不应成为唯一的发展方向。近年来的韩国电影保持了对社会话题的关注和对历史的反思,加之制作精良,已经以优质内容征服了观众。“这也许可以成为中国电影的一个方向。”

  从受众端的观影数据可以看出,电影受众的规模走向平稳,观影频次趋于稳定,年龄结构更加平均,各个年龄层观众的需求变得多样……意味着电影消费市场正在慢慢地走向成熟和稳定。在进入“稳定发展的阶段”之后,中国影视公司更应该花时间去打造一些真正能够让观众喜欢、真正能够产生影响力、叫好叫座的精品力作。

  “我们在想如果以后电影史学家研究我们这十年的电影,真正被记录的是哪些影片?除了票房数字以外,我们是不是提供了一些有思想力量、有艺术力量的影片,能够为后人看到我们时代的艺术家的创造,而不是简单的制造。”上海电影股份公司董事长任仲伦说。

  作为一个重要的艺术门类,电影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应当回到文化与艺术的创作本质上。江平说,真正的好电影要做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技术精良,票房不是我们的追求,质量才应当成为我们的目标。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