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行业频发信任危机 区块链能否成为“救命稻草”?
2016年7月,蚂蚁金服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合作,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线了区块链公益筹款项目“听障儿童重获新声”,为10名听障儿童筹款。
■ 本报记者 皮磊
截至2019年6月底,已有超过700家公益机构、近3600个公益项目的捐赠数据接入蚂蚁区块链,捐赠总人次达11亿,捐赠总金额超15.1亿元,以期在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可追踪、全透明”的特性保障下,可以提升公益的透明度和信任度。
但调查显示,目前公益行业“上链”比例还很低,对普通公众来说区块链仍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事物。甚至有不少人认为,公益行业公信力缺失问题不会因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就得到彻底解决。发展势头正猛的区块链能够解决公益行业面临的信任危机吗?
让每笔善款都有迹可循
12月26日上午,一张张公益奖状在全国不少高校的社群及微博上扩散开来。奖状上记录了每个人在过去五年基于公益宝贝的爱心捐赠笔数以及帮助过的公益项目数。不少领到奖状的网友惊叹:“原来自己剁手的时候还做了这么多好事!”
据悉,这些奖状全部来自阿里巴巴公益发起的线上版“剁手党表彰大会”,所有通过公益宝贝捐赠的消费者和商家都可以在线领取自己的专属公益奖状。2019年,阿里巴巴“公益宝贝”计划全年累计捐赠笔数已经超过98亿笔,其中参与捐赠的网友超4.7亿人,商家超252万家,总捐赠额超4.3亿元。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让人人公益成为可能,公众参与公益、捐款方式也更加灵活、更易操作。在早期,出于对公益机构的信任和参与公益慈善的热情,很多人在捐赠完成后并不太关心善款流向和最终用途,认为“我在支持公益,我的爱心和善款一定会得到合理利用”。
而随着公众对公益事业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不断发生的信任危机,现在很多网友在捐赠的时候不仅会查看项目进展,还会及时追踪善款使用情况,“确保善款用到该用的地方”。
得益于区块链技术,破题成为可能
- 标签:
- 编辑:杨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