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归绣”,绣出美丽人生
何晓霞复制的宫廷绣《辑珠打籽绣博古图轴》
刺绣是中国民间具有广泛基础的手工艺,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刺绣丰富多彩,除了苏绣、湘绣、蜀绣、粤绣四大绣,还有许多其他刺绣种类,辽绣就是一种很有特点的刺绣。
对辽绣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后汉书·乌桓传》:“妇人能刺韦,作文秀,织娄毛曷毛(毛布)”。最初是为了毛皮的结实和美观,乌桓族妇女在其上刺绣。清代是辽绣发展的巅峰时期,刺绣作品成为官级、身份的象征。后来辽绣从宫廷回到民间。但现在从事辽绣的人已经屈指可数了,我算得上是这“屈指可数”中的一位。
我的老师宗凤英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在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服饰和织绣品保管与研究。宫廷刺绣内容丰富,既有龙袍、帐、帘等生活用品,也有宗教祭祀用品,还有院体画与刺绣相结合的刺绣画。宫廷刺绣画的底稿由历代皇帝亲手绘制,极其珍贵,在刺绣艺术品中级别最高。这些刺绣画使用植物和矿物质染色,在光线下极易掉色,故而不适合展览,需在地宫中保存。宗凤英决定以复制的方式再现宫廷绣的艺术魅力。她到各地考察了不同的绣种,最后选择了从事辽绣的我来承担复制宫廷绣的工作。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宫廷绣复制已经解决固色的难题。2015年,我组建一支刺绣专业团队入驻北京,开始复制宫廷绣,目前已经成功复制了《洗马图》《竹林七贤》等20幅国宝级作品。复制宫廷刺绣艺术品已经成为我一生的使命,我的目标是完成100幅宫廷刺绣画,以刺绣展示我们民族璀璨的文化。
我出生于辽绣世家,从小跟随母亲学习刺绣。刺绣是细工夫,每一针都马虎不得,需要有好性情,能够坐得下来,专心致志。在长久的刺绣生涯中,我觉得自己的性情变得越来越温柔。我深深感到,刺绣是培养人的良好方式。在古代,女孩子通过刺绣的训练,不仅学会一门手艺,而且还养成了工巧、节俭、安静等美好性情。现代社会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烦恼的事情也多了,如果让今天的女孩子学一学刺绣,也许她们急躁的心情能够平静下来,以平和的姿态去面对纷繁的世界。于是我提出“大家归绣”的概念,意思是让我们回归到刺绣上来,以刺绣造就现代社会的“大家闺秀”。
我的刺绣教育观是将传统刺绣理念与现代内涵融为一体,使女性成为有整洁的面容、得体的行为举止、良好的道德修养的人。我设计的“大家归绣”课程,意在通过30万针刺绣排针训练,再辅以茶艺、插花等传统技艺训练,使人摆脱都市的浮躁气息,回归温良守礼、沉静安宁的状态。我开设的课程受到人们欢迎。这些年前来学习刺绣者已多达千余人,年纪最大者已逾古稀,年纪最小者不过6岁。我还把刺绣课程带进女子戒毒所,与戒毒民警一起探索“女红戒治法”。这不仅可以让她们掌握一门技艺,还能让她们在刺绣过程中体会生活的美好,重燃人生的希望。
今年8月,我应邀参加法国纪念库尔贝诞辰200周年艺术作品展时,带去了一幅辽绣作品《拿破仑》。这是我花了900个小时一针一线织出来的,力争达到与真实照片分毫不差的效果。“挑剔”的法国人在这幅作品前瞪大眼睛观看,不相信这是用丝线织出来的,他们由衷地赞叹“这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为此,巴黎市政府授予我巴黎荣誉市民勋章。我知道这并非我个人有多大的能耐,而是因为中国刺绣的艺术魅力征服了法国人。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刺绣教育理念。我愿意帮助更多女同胞拿起绣针,绣出美好心情,绣出美丽人生。
(作者为何晓霞,中国刺绣艺术大师、中国刺绣艺术委员会理事、辽绣代表性传承人)
- 标签:
- 编辑:杨紫
- 相关文章